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硅基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秦艳丽  
【摘要】:硅由于具有在地壳中储量丰富,无毒等优点,成为目前能量开发、利用和存储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在对以薄膜叠层电池和纳米结构电池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效太阳电池的研究与开发中,微晶硅薄膜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光学带隙被认为是理想的叠层电池的中间层或底层材料。具有宽的光谱吸收特性和天然的载流子输运通道的硅纳米线,可作为太阳电池的发射体和减反射层。在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池效率为目标的太阳电池的发展过程中,微晶硅薄膜和硅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质的研究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作为储锂材料,硅具有10倍于碳的理论容量,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望将手机电池等小型电子产品的待机时间延长为目前的10倍,因此,硅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论文中,我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ICP-CVD)方法在低温下制备了微晶硅薄膜及单晶核/非晶壳硅纳米线,较为系统地对它们的生长机理、结构形态和光电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以电子辐照的硅薄膜和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方法制备的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组装了锂离子电池,对电池性能做了初步分析。论文所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在玻璃、塑料等廉价衬底上制备了微晶硅薄膜,研究了ICP-CVD系统沉积硅薄膜的低温晶化过程以及制备条件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发现ICP-CVD沉积薄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H原子,H原子对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所制备的薄膜光学带隙在1.55-2.1eV之间连续可调,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有望作为薄膜叠层电池的中间层或底层材料。 2、分别采用CVD和ICP-CVD制备了硅纳米线。ICP-CVD方法成功地降低了硅纳米线的生长温度,并提高了产率。等离子体的辅助使纳米线呈单晶核/非晶壳结构,且其顶端明显呈现锥形。据此,我们给出了ICP-CVD制备单晶核/非晶壳硅纳米线的生长机制。由于光陷阱和缓变的有效折射率,硅纳米线阵列比非晶硅薄膜表现出了更强的减反射作用。 3、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ICP-CVD方法制备的硅薄膜进行了结构改性,用改性后的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效地缓解了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在经历30个循环后,硅薄膜负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819 mAh g-,是未辐照的硅薄膜负极材料的2.5倍。同时发现,用VHF-PECVD法制备的硅薄膜结构疏松,存在着大量的孔洞等,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宇亮;纳米硅薄膜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量子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导报;1998年12期
2 张静全,陈世国;硅氢薄膜的制备和结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3 于威,侯海虹,何杰,王华英,傅广生;HWP-CVD氮化硅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4期
4 郝会颖,孔光临,曾湘波,许颖,刁宏伟,廖显伯;非晶/微晶相变域硅薄膜及其太阳能电池[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5 张丽伟;张松青;卢景霄;杨仕娥;文书堂;杨根;郭学军;李瑞;;低温制备硅薄膜的晶粒尺寸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6年06期
6 何宇亮,余明斌,刘剑,徐士杰;纳米硅薄膜中的微晶粒具有量子点功能[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7 赵占霞,崔容强,赵百川,孟凡英,于化丛,陈凤翔,周之斌;溅射法低温生长纳米硅薄膜及异质结电池[J];真空;2004年05期
8 江兴流,何宇亮,陈思富,李国华;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制备纳米硅薄膜及其发光特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9 万明芳,魏希文,何宇亮;纳米硅簿膜制备工艺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商陆民,汤金榜,周然,杨辉勋;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特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1 王文静,许颖,罗欣莲,于元,赵玉文,于民,李国辉;在SiO_2和Si_(3)N_4膜上用RTCVD法沉积多晶硅薄膜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9年03期
12 叶雅谷,陆忠乾,吴宗焱;辉光放电沉积非晶态硅薄膜的光电性[J];太阳能学报;1980年02期
13 王晓泉,汪雷,席珍强,徐进,崔灿,杨德仁;PECVD淀积氮化硅薄膜性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4年03期
14 刘明,王子欧,奚中和,何宇亮;磷掺杂纳米硅薄膜的研制[J];物理学报;2000年05期
15 赵慧,徐征,励旭东,李海玲,许颖,王文静;氮化硅薄膜的性能研究以及在多晶硅太阳电池上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2004年02期
16 赵彦辉;肖金泉;黄荣芳;闻火;闻立时;;硅薄膜中的结构缺陷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0年S1期
17 林揆训,林璇英,梁厚蕴,池凌飞,余楚迎,黄创君;非晶硅薄膜的低温快速晶化及其结构分析[J];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18 黄锐,林璇英,余云鹏,林揆训,姚若河,黄文勇,魏俊红,王照奎,余楚迎;以SiCl_4为源气体用PECVD技术低温快速生长多晶硅薄膜[J];功能材料;2004年05期
19 赵吉诗;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8期
20 张兴丽;孙兆伟;;空位缺陷对单晶硅薄膜热导率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郭池;张勇;;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邵名望;;硅纳米线的性质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邢英杰 ;薛增泉 ;奚中和 ;俞大鹏;;固-液-固(SLS)机制生长硅纳米线的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邢英杰 ;薛增泉 ;奚中和 ;俞大鹏;;气氛在固-液-固(SLS)机制生长硅纳米线中作用的研究[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VLS机制制备硅纳米线的生长阶段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于洪涛;全燮;;硅纳米线/TiO_2异质结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王昕;韩高荣;;PECVD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中制备硅纳米线[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郭群超;耿新华;张建新;张德坤;孙建;任慧志;吴春亚;;硅薄膜P型掺杂特性的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昕;韩高荣;;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硅纳米线[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艳丽;硅基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仁勤;外场作用下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及其作为光解水催化剂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万丽娟;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生化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美光;硅纳米线阵列的光谱特性与电学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传鼎;钴团簇,金团簇和硅纳米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志亮;硅纳米线电、磁和热性能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闫社平;硅纳米线的机电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陶佰睿;镍/硅纳米线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国红;二氧化铪体系电子结构及硅纳米线力学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吴永宽;硅纳米线阵列与银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SERS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彬;湿法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阳;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回士超;金属修饰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艳丽;温度和光照对硅纳米线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玲;硅、银纳米线的制备及硅纳米线热电性能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珊;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冯香;硅纳米线复合阵列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殷晋杰;金属颗粒—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邱梦春;硅纳米线和氧化镍/硅复合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胡志东;原电池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其丕;硅薄膜电池研究获“973”立项[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将硅薄膜光伏气体供应延伸到最终使用点[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英 通讯员 刘相华;硅薄膜太阳能发电成本有望下降[N];农民日报;2008年
4 林德电子亚洲太阳能市场发展部经理 陈慧玲;气体供应对硅薄膜电池制造及成本控制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蒋心和;硅薄膜太阳电池基地落沪[N];解放日报;2007年
6 陈强;新型SiOx高阻隔薄膜的制备技术[N];中国包装报;2007年
7 张亮;美缩微冰箱让庞然大物失温[N];科技日报;2005年
8 特约记者 邬旸本报记者 蓝江;每五年必须有一个杀手锏的技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记者  杜华斌;新型纳米绝缘材料可使电子元件更小[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欣华;三洋开发出提高太阳能电池产量新技术[N];中国改革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