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纳米聚苯胺空心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张龙  
【摘要】:高分子材料起初被认为是不导电的,直到导电聚乙炔的出现,这一概念才得以转变。按电导率的高低可把材料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四种类型。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可以跨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范围跨度如此之大,是其他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它们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随着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发现,由于其合成方法简便、化学稳定性好、可方便的进行掺杂与解掺杂等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进行大规模应用的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然而,聚苯胺分子结构中有大量的苯式结构和醌式结构,这些结构使得聚苯胺分子呈刚性,因而聚苯胺被认为是不溶解不熔融的,这便极大地限制了聚苯胺的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聚苯胺加工性能差的缺点,人们制备了各种形貌的聚苯胺,如纳米纤维、纳米管、纳米带、空心球等。具有规整形貌的聚苯胺与普通方法制备的非晶粉末状聚苯胺相比,不但其在一般溶剂中的分散性能有所提高,而且它的电性能也有极大地改善。 论文的研究主要是为聚苯胺空心结构的构筑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内容如下: (1)以天然埃洛石为模板制备了规整地聚苯胺纳米管。天然埃洛石具有管状结构,它的外层结构主要由Si02构成,而内层结构主要由A1203构成。因此,当以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将聚苯胺包覆在埃洛石表面上后,用HCl/HF的混酸溶液可以将埃洛石刻蚀掉,从而得到聚苯胺纳米管状结构。超声作用在埃洛石吸附苯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搅拌作用相比超声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苯胺在埃洛石表面的包覆效果,并提升PANI/HNTs复合材料在水中的分散性。 (2)以甲苯为软模板,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为分散介质,通过结合界面聚合法和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了具有电磁双重性能的聚苯胺磁性空心球。着重研究了磁性纳米颗粒的用量对磁性聚苯胺空心球形貌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最终聚苯胺空心球的尺寸有决定性作用,而磁性纳米颗粒在聚合过程中对胶束形貌有保护作用。甲苯在反应过程中既充当液滴模板的作用,又是苯胺单体的“储藏室”。 (3)以长轴约50nm,短轴仅约为8nm的纺锤状Fe203为模板,用离子化的对氨基苯甲酸对纳米氧化铁进行修饰,制备了纺锤状聚苯胺空心结构。苯胺单体的用量对聚苯胺最终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苯胺与模板的质量比为2:1时,才能形成完整地聚苯胺纺锤结构。当苯胺太少时聚苯胺不能完全包覆氧化铁,最终形成的聚苯胺空心结构上会有缺口,而当苯胺太多时又会使苯胺在水溶液中聚合形成聚苯胺团聚体,不利于聚苯胺的包覆。 (4)在酸性条件下以纳米球状Fe203作为牺牲性模板和氧化剂制备了聚苯胺空心球。反应温度对聚苯胺最终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温度太低(如室温)不利于形成聚苯胺空心结构。同时还研究了质子酸的种类对制备聚苯胺空心球的效果的影响。 (5)以Fe3O4@PS核壳结构为“部分可溶性模板”制备磁性聚苯胺复合材料。随引发剂的用量不同,所制备出的模板在苯胺溶胀聚合过程中被溶解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当聚苯乙烯在低浓度引发剂条件下制得时,可制备出Fe3O4@PS@PANI三明治结构;当聚苯乙烯在高浓度引发剂条件下制得时,可制备出Fe3O4@PANI蛋黄结构。同时还发现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最终产物中开孔的尺寸也随之增大。文中讨论了孔形成的原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祖庸,任莉;超微细粉体TiO_2的性能及应用[J];钛工业进展;1996年05期
2 ;信息与动态[J];工具技术;2000年11期
3 张立德;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战略地位、发展趋势和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2000年Z1期
4 ;纳米技术发展可能经历五个阶段[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年04期
5 ;纳米复合薄膜制备技术[J];技术与市场;2001年04期
6 许秀艳,付国柱,徐瑞芬;纳米TiO_2在涂料中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01年02期
7 李文;武汉大学纳米科技研究成果显著[J];中国建材;2001年07期
8 子荫 ,白杉;纳米塑料性能优异[J];化工时刊;2001年08期
9 ;我国研制成功纳米压力传感器[J];稀有金属;2002年01期
10 魏玲,李慧;“纳米技术”开创21世纪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纳米时代[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1 潘家祯;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年02期
12 牛俊杰,沙健,马向阳,张辉,杨青,杨德仁;光电子领域中的纳米半导体材料[J];材料导报;2002年11期
13 胡连荣;识破伪科学给你纳米真感觉[J];金属世界;2003年01期
14 付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筹)揭牌[J];新材料产业;2003年04期
15 ;科研[J];新材料产业;2003年04期
16 ;科研[J];新材料产业;2003年06期
17 ;产品介绍[J];表面工程资讯;2003年02期
18 ;世界首块纳米锂电池在宁波问世[J];稀有金属;2004年03期
19 ;纳米抗紫外线纤维问世[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22期
20 黄昊鹏;纳米PP汽车部件[J];国外塑料;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国丽;刘兵;韩景漫;马占芳;;三角形Au-Ag复合纳米框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4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5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周涛;贺贝贝;江涵;王宁;;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O_2的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旭;黄瑜;李亮;;聚吡咯纳米回形针的合成与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童曼;杜江坤;鲍建国;袁松虎;;微孔滤膜负载纳米Pd/Fe对五氯酚的降解研究(英文)[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恒权;姚素薇;宋仁峰;唐建军;张卫国;王宏智;李荣先;;光诱导转化法制备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微/纳米聚苯胺空心结构的制备及表征[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何典;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汪超;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葛性波;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D];山东大学;2011年
8 贾鑫;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俊杰;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杨微;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杜洁;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龚凡涵;纳米多孔玻璃基复合发光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艳明;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伟;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宝华;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娇莉;退火方式对生物成像用红色纳米磷光材料性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元清;在球形聚合物刷反应器中制备纳米贵金属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梁莹;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与聚苯胺的电化学复合[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 沈路涛;纳米离我们并不遥远[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科言;纳米是怎么回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林小春 姜岩;科学家呼吁走出“纳米热”的误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黎昌政;我国科学家首创纳米硫[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周建;“纳米布”陷入炒作[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文成;纳米如何冲破产业化瓶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沐清;纳米产业并不遥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肖巍;标准之争暴露中国纳米业“痼疾” 上市公司投资“雷声大、雨点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张永胜;有一种水叫“纳米水”[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徐晓宁;纳米眼球还不能让盲人复明[N];健康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