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摘要】:三足配体具有半刚性的结构特征,其三条侧链可自由翻转形成大小合适的空腔,加之丰富多变的侧链取代基类型,使得它与金属离子配位时表现出特有的选择性配位能力及多变的配位模式。三足配体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在光学、电学、磁学、催化以及气体吸附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于三足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已成为配位化学以及超分子化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几个含有N、O配位原子的三足配体,对其在荧光探针、水簇及分子自组装等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本论文共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简单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及超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三足配体的定义、分类以及三足配体在配位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水簇和稀土配合物等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合成了一个基于8-羟基喹啉荧光团的三足配体Tris[2-(8-chinolinyloxy)-ethyl]amine (L),获得了其与镉离子(Cd2+)的配合物晶体,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在Li+,Na+,K+,Ca2+,Mg2+,Cr3+,Mn2+,Fe2+,Co2+,Ni2+,Cu2+,Zn2+,Pb2+,Hg2+等金属离子存在下,该配体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表现出对镉离子(Cd2+)良好的荧光选择性;其对镉离子(Cd2+)的识别行为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滴定、荧光滴定、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方法,证实了配体L与镉离子(Cd2+)之间1:1的结合方式;荧光成像方法研究证实,配体L可以被用于活细胞中镉离子(Cd2+)的检测。
三、利用三足配体Tris[2-(8-chinolinyloxy)ethyl]amine (L)和Co(NO3)2·6H2O反应生成了一个含有一维水带结构的金属配合物{[Co(L)]·2NO3·8H2O} (1),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一维水带由(H2O)16的结构单元构成,相邻的一维水带通过与硝酸根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接成为一个二维客体水层;这些客体水层填充在配合物主体分子结构之间,形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
四、合成了两个含有N、O配位原子的三足配体L1和L2,并对它们与HgCl2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配体L1和L2均可以通过N、O配位原子选择性的与HgCl2进行络合。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其所形成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试等方法对配合物1、2与CT-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可以与CT-DNA以插入方式相结合。
|
|
|
|
1 |
张时康;论丝素结构[J];丝绸;1979年07期 |
2 |
刘世雄,黄金陵;Cu(NH_3)_4Ag(SCN)_3的晶体结构[J];科学通报;1980年18期 |
3 |
唐有祺;李根培;金祥林;郝润蓉;;鹤草酚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J];化学学报;1982年03期 |
4 |
姚家星;林秀云;;土槿甲酸的分子结构及晶体结构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2年05期 |
5 |
林贤梯;黄金陵;黄建全;;双二硫代乙酰丙酮二羰基铁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J];有机化学;1983年06期 |
6 |
马星奇;陈世芝;;19-O-β-D-吡喃葡萄糖基脱氧穿心莲内酯的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3年07期 |
7 |
江建生,胡宁海,周清廉,申成,樊玉国;二苯亚砜硝酸铒的晶体结构[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8 |
李静秋;许盛章;;氯酸钾的晶体结构及其防结块措施[J];无机盐工业;1984年03期 |
9 |
周公度;韩玉真;徐筱杰;李崇熙;;四氢噻唑—2—硫酮的晶体结构及分子结构[J];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
10 |
许昌凤;王振山;;在较低温下研制Nb_2O_5晶体[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11 |
陈其民,刘钊杰,胡汉斌,谌了容,罗保生;脲系磷化合物的研究(Ⅲ)—O,O-二异丙基-N'-对氯苯甲酰基磷酰脲的晶体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12 |
傅正民;李文秀;戴金璧;梁栋材;;RbIO_3·2HI0_3晶体结构的再修正及其中心对称度[J];物理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13 |
张泽莹;苏雅丽;;低价钒化合物结构化学研究 Ⅰ.[VCL_2·(THF)_4]~+[ZnCl_3·THF]~-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物理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14 |
金钟声;刘永盛;张树功;于凤兰;倪嘉缵;;三水合硝酸钪18-冠-6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7年11期 |
15 |
康北笙;黄梁仁;蔡进华;杨瑜;卢嘉锡;;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化学研究 Ⅱ.以Fe(SR)_6为桥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的合成及(Et_4N)_4[Mo_2Fe_7S_8(SC_6H_4CH_3-m)_(12)]·2THF的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87年12期 |
16 |
杨光第,樊玉国,梁洪,郭海,吴瑾光,徐光宪;粘液酸镧的合成、性质及晶体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7 |
张玉芬,郑香苗,朱文杰,林炳雄,唐有祺;高T_c LaBa_2Cu_3O_(7-δ)超导相的制备和结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
18 |
曹阳;王步国;钟学军;;有机金属络合物型非线性光学新晶体——二氯氨基脲合镉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9 |
高胜利;马怀让;杨祖培;;六水合硝酸镝(Ⅲ)的晶体结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20 |
尹湛峰;王国雄;叶玲;王凤山;樊玉国;;双希夫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