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LBP粘土作为低中放废物处置回填材料的适宜性研究

许肖锋  
【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核能和核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物。其中,低中放废物(LILW)占到了全部放射性废物总体积的绝大部分。世界各国对于低中放废物大多采用了近地表处置的处置方式。在近地表处置的多重屏障体系中,回填材料是阻滞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的主要工程屏障之一。国内外低中放废物处置中所使用的回填材料有粘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材料等。其中,粘土被公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回填材料。 本文从拟建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处置场附近的LBP粘土作为处置工程回填材料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粘土资源的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该粘土的物理、水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材料的核素迁移模拟研究,肯定了该粘土材料作为低中放废物处置回填材料的适宜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1)通过现场调查认为,该粘土资源分布面积广、资源量大、有利于开采和运输,可满足处置工程的需求。 (2)在系统研究该粘土的基本物理、化学、水理性质的基础上,与我国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所采用的粘土回填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认为LBP粘土作为低中放废物处置回填材料是可行的。 (3)开展了LBP粘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粘土经压实后渗透系数极小、有适当的膨胀率、膨胀力大小适中、收缩率较小、机械强度较大、压缩性小,可满足回填材料选材的大部分要求。 (4)通过开展核素137Cs和239Pu在压实粘土中的迁移规律模拟研究可知,该粘土经过合理的回填设计后,在低中放废物300~500a的安全处置期内可有效阻滞核素向外迁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雅文;对我国低中放废物处置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辐射防护;1994年01期
2 苏锡光,任立宏,龙会遵,朱振国,夏德迎;放射性 Sr、Cs 及锕系元素在膨润土中扩散系数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年S1期
3 郝红雨,张志刚;玻璃钢夹砂管道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京城;;国家体育馆钢渣混合料回填施工[J];施工技术;2007年09期
5 刘玉旺;于明志;王淑香;方肇洪;;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实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孟召贤;余跃进;郭友明;;浅析回填材料在地源热泵应用中的影响[J];建筑节能;2010年03期
7 刘学来;李永安;张耀鹏;;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筑技术;2010年11期
8 梁雅滨;;对CJJ/T81—98摩擦系数相关条文的修订建议[J];煤气与热力;2011年02期
9 陈璋如;赵云龙;肖丰;郭起凤;张家富;;我国天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铀矿地质;1992年04期
10 陈璋如,金远新,刘月妙,侯德文;遥感技术在低中放废物处置场选址中的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0年00期
11 温志坚;废物处置库缓冲回填新材料——膨润土[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6期
12 戴延辉,曾卫兵,周玉坤,范效滨;基于不同回填材料的压实设备的试验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1期
13 张志宏;;灌浆技术在桥头跳车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12期
14 宋熙太;地下圆形洞室塑性回填效应的解析[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15 李利华,傅依备,周秀鹏,张东;Sr、Cs 在回填材料中的吸附与迁移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年S1期
16 董泽福;彭建文;阳业辉;;台背处理及回填类型研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5期
17 李朝晖;张虎元;赵彦旭;;轮胎条加筋土工程特性[J];工程勘察;2009年06期
18 张项利;;台背施工与台背跳车的防治[J];科技传播;2009年Z1期
19 谷存礼;黄雅文;刘秀珍;谢建勋;宋娟;;低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回填材料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1990年06期
20 孙家瑛,郑京彪,周震雷;钛石膏-粉煤灰复合制备路基回填材料试验研究[J];公路;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结南;蔡亚非;王根林;;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的多态性与奶牛乳腺炎相关联[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亚玲;杜明辉;;基于DT-CWT和LBP的唇部特征提取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胡磊;;基于特征基元和LBP的全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颖;毋立芳;关媛;王涓涓;;基于LBP的SVM人脸姿势估计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新君;孙志鹏;孙劲光;;一种改进的基于SIFT和LBP的人脸识别算法[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6 郑诠平;;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回填材料动力效应[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7 徐国庆;顾绮芳;杜志超;范选林;;作为地下处置库回填材料的无机吸附剂的应用(英文)[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8 代洪浪;肖婷;王劲柏;;地源热泵单U形埋管热短路初步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9 贾海红;司高华;刘伟;于静;;几种黏土对Pu的吸附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10 付文成;朱家玲;张伟;胡涛;;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麟;猪LBP和BPI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质N端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锐;核糖体展示人源性scFv文库的构建及筛选抗人LBP抗体的局限性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雷海燕;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崔素丽;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膨胀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程宇奇;用于身份鉴别的虹膜识别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陈恒鑫;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变化光照下人脸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李寻;基于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溶质运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培勇;非饱和土的理论探讨及膨润土加砂混合物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於仲义;土壤源热泵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明;地下蓄能时变特性及其能量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肖锋;LBP粘土作为低中放废物处置回填材料的适宜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程结南;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功能区变异显著影响荷斯坦奶牛临床型乳腺炎易感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强;人脸图像的LBP特性及其识别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宁星;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姚雪彦;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和LBP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覃世欢;基于FPGA的局部二值模式(LBP)的人脸识别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左坚;基于LBP和Fisher face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刘吉胜;石英砂掺量对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抗剪强度的控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赵晓辉;基于改进的分块LBP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唐能源;血清及腹水LBP检测在肝硬化SBP诊断中的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网打尽[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刘纪生;先进技术拓展“循环”视野[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纳雍县交通局 谭筱鹏;土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N];毕节日报;2008年
4 朱桂林;开发适用技术装备 提高回收利用效率[N];中国冶金报;2005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章崇任;建设废弃物咋处理[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刘文涛;TBM掘进预制衬砌回填细石混凝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李 悦;北京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刘忠平;工程量变了应该咋办?[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9 张昊;环境地质科技的探索者[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马晓明实习生 廖姝;心系灾区 恪尽职守[N];绵阳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