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党参及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越来越重视,随着药物分析工作者的努力及分析技术的发展,中药质量控制逐渐向综合性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全面、快速、有效的控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众多综合性分析方法中,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分析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的快速分析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党参及复方丹参片进行全面、有效、快速的质量控制。
本文的前两章对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现状,质量控制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文章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运用近红外光谱法获得不同种党参药材及不同产地党参药材的近红外光谱图。第一节中,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对原始及经过处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不同种党参分类模型。结果表明运用经过标准正交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 SNV)结合一阶导数处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不同种党参分类模型结果最好,该模型训练集的预测准确率为100%,外部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为93.75%。第二节,原始近红外光谱经过标准正交变换+阶导数处理后,分别采用随机森林、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和K-最邻近(k-near neighbors, KNN)模式识别方法来建立不同产地党参的分类模型,并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优模型是随机森林模型,模型训练集预测准确率为95.38%,测试集预测准确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所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种党参样本及不同产地党参样本,实现了对党参药材全面、快速的质量控制。
第四章采用小鼠尾部出血法对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药效进行评价,以此为指标结合复方丹参片粉末经过处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谱效关系(quantitative spectrum-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模型,且对模型的内部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在复方丹参片定量谱效关系模型中,最佳模型为采用了SNV+一阶导数处理的光谱数据模型,该模型的最佳主因子数是3,R2为0.666,RMSELoo为0.046,RMSEt,为0.022。该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预测能力。同时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药效学指标所建立的定量谱效模型有望为实现快速、全面、有效的评价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提供新的质量控制模式。
|
|
|
|
1 |
李庆波,汪韆,徐可欣,王斌;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J];食品科学;2002年06期 |
2 |
钱枫;肖海龙;付永强;周新奇;;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奶粉中三聚氰胺定性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5期 |
3 |
金同铭;苹果中主要糖类的非破坏分析[J];食品科学;1996年02期 |
4 |
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CCD近红外光谱谱图预处理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5期 |
5 |
王多加,周向阳,金同铭,胡祥娜,钟娇娥,吴启堂;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4期 |
6 |
陶晓秋,杜顺莲,李维娜;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烟草中硫含量的研究[J];烟草科技;2004年08期 |
7 |
吴荣晖,邵学广;自适应小波算法用于近红外光谱的多元校正[J];分析化学;2005年07期 |
8 |
陆晓颖;戴正之;倪俊琳;;近红外光谱在琥珀鉴定中的应用[J];上海计量测试;2007年02期 |
9 |
卢家炯,黎庆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糖工业应用动态[J];广西蔗糖;2000年01期 |
10 |
于丽燕,方如明,陈斌;近红外光谱透射法测定酱油的主要成分[J];食品科技;2001年01期 |
11 |
王菊香,申刚,邢志娜;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混胺组分含量[J];分析化学;2004年04期 |
12 |
周莹;傅霞萍;应义斌;;湿度对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
13 |
苏彩珠;陈晓翔;黄文志;蔡英俊;郑淑云;;应用NIRS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煤炭质量[J];检验检疫科学;2007年06期 |
14 |
刘多强;关绍春;孙建章;韩松霖;;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分析中的技术比较[J];石油化工应用;2010年06期 |
15 |
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张新建;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物理性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5期 |
16 |
史永刚,冯新泸,李子存;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1999年03期 |
17 |
陈斌,陆道礼,吴珏;近红外光谱透射法快速测定食醋的主要成分[J];江苏调味副食品;1999年03期 |
18 |
韦锐!北京;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定性部分的实现[J];石油仪器;2001年04期 |
19 |
胡立杰,王坤;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糖工业的应用和进展[J];中国甜菜糖业;2001年02期 |
20 |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