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

谈嫣蓉  
【摘要】: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和气候寒冷,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全球气候变化和放牧干扰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受到强烈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使土壤的质量发生改变,进而对高寒草甸植被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由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到土壤中,参与了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的大小可以灵敏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酶促反应作为一个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复杂过程,酶活性具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为了阐明土壤酶活性时空变化的机理以及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我们从2007至2008年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针对高寒草甸研究了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两者在不同海拔水平的分布状态,同时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4种不同放牧强度(围栏封育、轻牧、中牧和重牧)样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根生物量有较大差异。土壤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与根生物量变化—致,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然而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酶活性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建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于5月取样,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佳取样时间为7月。 2.土壤养分含量对放牧的反应不敏感;而轻度放牧明显增加了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同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作为土壤质量的检测指标,也是在轻度放牧区处于较高水平。这证明在该研究地区,对草地的轻度放牧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 3.3个海拔梯度(3000m、3500m和4000m)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以及含水量均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且海拔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含水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说明高海拔地区土壤质量较好。 4.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脲酶活性与之相反,说明高海拔弱酸性(Ph为5.51)和高含水量(73.62%)的土壤环境对酸性磷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对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海拔3500m处最高,说明中海拔的土壤酸碱度(pH为5.53)和土壤含水量(47.10%)对两者较适宜。 5.用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土壤养分在很大程度上对三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3种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初红;单玉华;胡俊;毛浓文;赵润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初探[J];现代农业;2011年08期
2 冯文豪;赵应;蔡炎;;有机高粱需肥特性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1年02期
3 谭国栋;何春利;吴敬东;李文忠;贺康宁;;城市污泥堆肥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杨发贵;朱芳前;;浙西山区单季稻最佳施肥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5 于健龙;石红霄;;高寒草甸主要乡土牧草营养成分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及利用潜力[J];家畜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6 黄永沧;王红萍;娄成华;;萧国圣桃多糖形成因子初探[J];河北果树;2011年03期
7 王艳萍;李松龄;秦艳;吕家珑;;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及养分动态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4期
8 张倩;胡胜勇;高明;徐畅;王龙;;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0期
9 王广海;;含山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10 蒋增;韩晓日;杨劲峰;张昕欣;赖鸿雁;;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1 牛富荣;徐炳成;段东平;徐伟洲;;水肥条件对达乌里胡枝子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年04期
12 李建辉;李晓秀;张汪寿;王晓燕;;基于地统计学的北运河下游土壤养分空间分布[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13 刘忠玲;王庆成;孙欣欣;;白桦和落叶松苗木对其纯林土壤养分的生物检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14 郑寨生;张尚法;王凌云;张雷;陈淑玲;;东河早藕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试验[J];长江蔬菜;2011年16期
15 刘丽平;尤军联;丁莉华;;冀西山地果园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8期
16 赵维俊;刘贤德;金铭;车宗玺;马钰;;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17 刘秀春;高树青;王炳华;;辽宁省果树主产区果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J];中国果树;2011年03期
18 苗恒录;吕志远;郭克贞;任蓉;司环宇;;毛乌素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19 施娴;袁玲;;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5期
20 栗冬梅;;南阳市垄岗区域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河南农业;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粮食、牧草和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草田轮作的初探[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晓敏;牛德奎;郭熙;胡东南;熊国辉;严伍明;;平衡施肥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张春;邓良基;张世熔;郑小佳;何鹏;邓旭艳;;川中丘陵区部分土种的土壤养分的Fuzzy评判探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杨起简;路平;刘玉芬;李海强;;几种紫花苜蓿品质分析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8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长三角平原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玉英;朱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探讨[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玉娟;陈永忠;何小三;;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孙飞达;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5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东;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忠宽;不同放牧压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婵;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明;豫中烟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管理分区[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苏敏;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郑洲;天等县龙马屯岩溶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张锡洲;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6 胡竞辉;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D];北京农学院;2010年
7 赵彬;兴安落叶松林火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徐敬敬;基于GIS的崇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肥力综合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魏猛;施肥对土壤养分及文冠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马群;大棚菜区土地利用信息遥感提取及其不同方式的土壤质量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朝红;测土十年只为农民用好肥多打粮[N];农资导报;2009年
2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记者 肖涛 谢伟 赵书彬;羌塘扬鞭竞风流[N];那曲报;2009年
5 通讯员 唐志强 记者 武盾;扶风农民时兴为耕地“体检”配“套餐”[N];陕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忠权;宅基地废墟变“沃土”[N];天津日报;2010年
7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8 夏海鳌;培肥高产旱土[N];湖南科技报;2009年
9 徐旭忠;重庆出台标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冯国明;蔬菜合理轮种 降害增肥减病[N];湖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