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3+)、Tb~(3+)激活的几种含氧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摘要】:等离子平板显示(PDP)具有薄、轻、视角广、大画面尺寸、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高等诸多优点,其中超快的响应速度使其在三维(3D)显示、高清晰显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真空紫外发光材料作为P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光效率、色纯度、衰减时间、稳定性等直接影响到显示的质量。目前,现有的真空紫外发光材料无法满足高性能显示的要求,另一方面,真空紫外发光机理尚不清楚,无法为新型高效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依据,从而使开发新材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选取几组含氧酸盐基质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Eu3+、Tb3+在其中的光致发光特性,探索真空紫外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为真空紫外发光机理的完善提供依据,并探讨其作为PDP用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的潜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YVO4:Eu3+纳米晶粉末并将La3+成功地掺入到YVO4:Eu3+纳米晶中,通过对比YVO4:Eu3+块体样品与YVO4:Eu3+纳米晶粉末的真空紫外和紫外发光性能,观察到纳米晶粉末的特殊发光特性,另外,研究发现,YVO4:Eu3+纳米晶粉末掺杂La3+后,其在紫外和真空紫外激发下发光亮度均得到提高,并对增强真空紫外发光亮度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2.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MPO4:Eu3+(M=Sr, Ba)和KSrPO4:Tb3+,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结果表明KMPO4:Eu3+(M=Sr, Ba)在近紫外激发下具有较强的红光发射,另外,发现在相同Eu3+掺杂浓度下,KBaPO4:Eu3+的O2--Eu3+的电荷迁移能要高于KSrPO4:Eu3+的O2--Eu3+的电荷迁移能,电子结构分析表明价带电子的束缚强度是引起电荷跃迁能不同的一个原因;通过对KSrPO4:Tb3+的光学特性分析,对其激发光谱进行了鉴定。
3.通过对Eu3+、Tb3+掺杂Li6Ln(BO3)3(Ln3+=Y3+, Gd3+)的紫外及真空紫外光学性能的研究表明,Li6Ln(BO3)3:Eu3+或Tb3+(Ln3+=Y3+,Gd3+)在紫外激发下具有较高猝灭浓度,分析表明发光中心的猝灭为最近邻离子间的能量转移所引起,在真空紫外激发下,由于Gd参与到能量吸收及传递过程中,Li6Gd(BO3)3:Eu3+(或Tb3+)与Li6Y(BO3)3:Eu3+(或Tb3+)相比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
4.通过研究Ca9Ln1-x(PO4)7:xTb3+(Ln3+=Y3+,La3+,Gd3+)(0≤x≤1)系列样品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发现在147nm激发下,随着Tb3+离子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颜色由蓝光区通过白光区最后至黄绿光区;研究发现Ca9Ln1-x(PO4)7:xTb3+(Ln3+=Y3+,La3+,Gd3+)和Ca9Tb(PO4)7存在量子剪裁现象,另外,在相同Tb3+离子浓度的情况下,额外量子效率存在η(Ca9Y(PO4)7:Tb3+)η(Ca9Gd(PO4)7:Tb3+)η(Ca9La(P04)7:Tb3+)的关系。
5.通过研究不同稀土离子Ce3+,Tb3+,Dy3+,Eu3+,Sm3+在Na3GdP2O8中真空紫外区的发光特性,确定了基质吸收带,并表明在真空紫外激发下,Gd3+与稀土离子间存在能量传递。另外,通过研究系列Tb3+掺杂Na3GdP2O8的发光特性,对其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上述发光材料中,Ca9Ln(PO4)7:Tb3+(Ln=Y3+,La3+,Gd3+)和Na3GdP2O8:Tb3+在真空紫外激发下具有较短的衰减时间和较高的发光亮度,可作为潜在的真空紫外绿光发射发光材料。
|
|
|
|
1 |
张文文;孟建新;曹利伟;刘应亮;;LaPO_4:Eu~(3+)的PEG2000辅助水热法制备及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5期 |
2 |
王博宇;徐进章;陈昊;张志华;;LaMgAl_(11)O_(19):Mn~(2+)和LaMgAl_(11)O_(19):RE,Mn~(2+)(RE=Eu~(2+), Gd~(3+))的发光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3期 |
3 |
马明星;朱达川;涂铭旌;;Eu~(2+)的掺杂浓度对BaAl_2Si_2O_8:Eu~(2+)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
4 |
林林;庄国华;丘志海;徐贵华;冯卓宏;郑志强;尹民;;用于白光LED的荧光粉Sr_3MgSi_2O_8:Eu~(2+)的发光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5 |
张保洲,刘宏亮,王术军,李子英,蒋静芬;长余辉荧光粉发光特性的测试及实用装置[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
6 |
;光学材料 发光材料、荧光材料[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2期 |
7 |
綦艳;孟建新;;纳米LaPO_4∶Eu的凝胶网格法制备及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3期 |
8 |
袁忠才;时家明;许波;;四阳极装置的辉光放电特性[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6年02期 |
9 |
常树岚;;Ce、Eu、Tb、Sm在CaO-B_2O_3-CaCl_2中的光谱行为[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梁会琴;田玉;刘照军;;ZnO纳米杆的生长和发光特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1 |
杨志平;王少丽;杨广伟;田晶;李盼来;李旭;;绿色荧光粉NaCaPO_4∶Tb~(3+)的制备与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8年01期 |
12 |
何玲;孙卫民;王育华;;(Y,Gd)BO_3∶Eu荧光粉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3 |
李盼来;王志军;王颖;杨志平;郭庆林;李旭;杨艳民;傅广生;;Ce~(3+)在LiBaBO_3中的发光特性及晶体学格位[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
14 |
安吉宇;邓超;孙铁铮;;场致发射显示用荧光粉的发光特性检测及实用检测装置[J];液晶与显示;2009年04期 |
15 |
丁振瑞;王凤和;杨志平;宋兆丰;李立虎;;KNaCa_2(PO_4)_2中Eu~(2+)的发光及Eu~(2+)对Mn~(2+)的能量传递[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3期 |
16 |
苗瑞霞;张玉明;汤晓燕;张义门;;4H-SiC中基面位错发光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17 |
陈俊英;董丽芳;李媛媛;肖红;;气体放电中几种四边形斑图的发光特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8 |
师庆华;;ZnO基质荧光粉的新合成方法及其发光特性[J];液晶与显示;1987年02期 |
19 |
王茂祥,孙承休,俞建华,高中林;稀土元素Dy对金属/绝缘体/金属隧道结发光特性的影响[J];光学学报;1998年12期 |
20 |
丁庆磊;刘政威;夏艳琴;雷军辉;;Er~(3+)/Yb~(3+)共掺杂纯氧化物材料上转换发光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