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校边政研究述论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的“国族”和“边政”意识在内忧外患的刺激和西方近代人文思想影响下逐渐出现并走向“自觉”,尤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所致的严重民族危机,使“边政”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边疆研究再次勃兴,当时中国各高校竞相建立与边政研究相关的学科、系、所,在知名教授、学者的带领下成立专门学术研究团体。高校边政研究学者在边疆问题研究中积极采用中西合璧的学术研究理论和方法,使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近代转型,并形成了“史地研究”、“人文研究”和“现实对策研究”并重的现代“边政学”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亟需的边政学人才,不仅对传统边疆史地之学的现代化转型起了根本性作用,而且对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完成“救亡图存”、巩固和维护国家边疆主权、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的时代重任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