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摘要】:太阳能具有分布范围广、获取方便、对环境无污染、取之不尽的优点,可以解决传统石化能源可能出现的枯竭问题,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新能源中的首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伏效应产生电能。无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是器件发展的三个主要类型。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光伏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由于有机小分子材料易于通过真空蒸发的方式成膜,通过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从而得到适合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最优材料,进而应用于商用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激子的产生激子的扩散与解离、电荷输运以及电荷在电极处被收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产生光伏效应的主要过程;为了形成具有电荷分离作用的异质结,选择合适的有机材料,使得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与相对应的电极功函数相匹配,从而制备出高能量转化效率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本文中采用结构为ITO/MPc(Metal Phthalocyanine)/C60/Al的双层平面异质结制备太阳能电池。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分析铟锡氧化物(ITO)上生长MPc/C60双层薄膜的形貌,得到薄膜在ITO表面生长规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得到双层有机薄膜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强度,分析得到该结构的电池有着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对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作相关电学特性测试,研究双层有机薄膜电池在MPc层厚度特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C60层厚度,得到电池在光源照射下的电流密度数值随着C60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研究加入阴极修饰层Cdq2后电池性能的改善,得到Cdq2层的最优化厚度。对有机薄膜电池而言,需进一步通过界面修饰和采用体异质结等方式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在标准光源测试条件下系统分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等各项参数,得到最优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
|
|
|
1 |
于夫;;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
2 |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
3 |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
4 |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
5 |
庄陶钧;刘亚东;;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展望[J];光机电信息;2010年08期 |
6 |
叶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J];技术与市场;2010年10期 |
7 |
郑冬冬;;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J];半导体信息;2011年02期 |
8 |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
9 |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光机电信息;2009年08期 |
10 |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
11 |
田禾;;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
12 |
陈尚庸;有机太阳能电池[J];自然杂志;1980年01期 |
13 |
杜以会;;太阳能电池与储能设备技术的开发[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11期 |
14 |
徐明生,季振国,阙端麟,汪茫,陈红征;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
15 |
张福俊;;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J];物理教学;2010年10期 |
16 |
;海外科技[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2期 |
17 |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10年12期 |
18 |
周洪英;;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
19 |
董长征,王维波,蓝闽波,任绳武,肖绪瑞,周庆复,许慧君;有机P-N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年03期 |
20 |
李炳田,任斌,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