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  
【摘要】:太阳能具有分布范围广、获取方便、对环境无污染、取之不尽的优点,可以解决传统石化能源可能出现的枯竭问题,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新能源中的首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伏效应产生电能。无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是器件发展的三个主要类型。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光伏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由于有机小分子材料易于通过真空蒸发的方式成膜,通过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从而得到适合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最优材料,进而应用于商用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激子的产生激子的扩散与解离、电荷输运以及电荷在电极处被收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产生光伏效应的主要过程;为了形成具有电荷分离作用的异质结,选择合适的有机材料,使得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与相对应的电极功函数相匹配,从而制备出高能量转化效率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本文中采用结构为ITO/MPc(Metal Phthalocyanine)/C60/Al的双层平面异质结制备太阳能电池。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分析铟锡氧化物(ITO)上生长MPc/C60双层薄膜的形貌,得到薄膜在ITO表面生长规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得到双层有机薄膜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强度,分析得到该结构的电池有着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对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作相关电学特性测试,研究双层有机薄膜电池在MPc层厚度特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C60层厚度,得到电池在光源照射下的电流密度数值随着C60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研究加入阴极修饰层Cdq2后电池性能的改善,得到Cdq2层的最优化厚度。对有机薄膜电池而言,需进一步通过界面修饰和采用体异质结等方式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在标准光源测试条件下系统分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等各项参数,得到最优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夫;;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2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4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5 庄陶钧;刘亚东;;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展望[J];光机电信息;2010年08期
6 叶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J];技术与市场;2010年10期
7 郑冬冬;;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J];半导体信息;2011年02期
8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9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光机电信息;2009年08期
10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11 田禾;;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12 陈尚庸;有机太阳能电池[J];自然杂志;1980年01期
13 杜以会;;太阳能电池与储能设备技术的开发[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11期
14 徐明生,季振国,阙端麟,汪茫,陈红征;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15 张福俊;;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J];物理教学;2010年10期
16 ;海外科技[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2期
17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J];技术与市场;2010年12期
18 周洪英;;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19 董长征,王维波,蓝闽波,任绳武,肖绪瑞,周庆复,许慧君;有机P-N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年03期
20 李炳田,任斌,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雍雪;张景萍;;各向同性/异性的苯并二噻吩类有机共轭小分子光物理性质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田慧;徐昊;杨利营;印寿根;;采用PEO为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7 耿延候;卜腊菊;曲建飞;谢志元;闫东航;王佛松;;D-A型单分散共轭液晶齐聚物及其组装结构[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健民;谭华;聂凯旋;黄颖;王亚飞;邓先平;姜鹏程;刘煜;朱卫国;;9-(二辛基甲基)-2,7-咔唑-alt-5,7-(二噻吩-2基)-2,3-二苯基噻吩并[3,4-b]吡嗪共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吴冰;刘彭义;李艳武;常鹏;;Rubrene/C_(60)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改性及偏压处理研究[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席曦;王振交;杨辉;乔琦;季静佳;陆红艳;李果华;;有机太阳能电池ITO电极的光刻制备法及其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东;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马朝柱;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丽佳;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黄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乔芬;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玉英;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白赛;用于溶液工艺光电器件的金属氧化物界面层材料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慧;可溶液加工的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3年
9 周印华;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于伟利;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汀;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史绍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闫鹏;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杨彬彬;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调控[D];苏州大学;2013年
5 范学东;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周子游;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乔琳芳;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峰;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董雷;具有大π结构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研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景广华;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和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2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记者 顾钢;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4 刘霞;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6 张德强 高裕弟 刘嵩;触摸未来电子生活[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8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已在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N];广东科技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林森;世界各国加快太阳能应用[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