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业污染物影子价格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些年以来农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许多问题,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粮食重金属污染,农药化肥径流引起水体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西部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研究,并对其环境污染代价进行评价意义重大。论文通过构建污染物影子价格模型,运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西部11个省区1997—2013年农业生产部门所排放的总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这三种污染物的影子价格。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均值分别为2718.11元/吨,6871.22元/吨和713.01元/吨,由于其差异较大,因此对不同污染物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也能很好的控制污染排放成本。由于农业监管力度差异、农作物种类差异以及农业生产环境差异等因素使得同一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在不同省区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省份在对其进行监管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的环境监管政策。在1997—2013年期间,农业部门收入和污染成本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污染成本占比则呈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西南地区的省市较西北地区的省市而言通常有着较低的污染成本占比,这主要是取决于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从农业面源污染的本质来研究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发现,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教育年限、粮食作物占比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对污染物影子价格有着负效应的影响,而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生产部门劳动者平均收入和畜牧业占比对污染物影子价格却有着正效应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针对农业生产部门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研究为利益相关者填补了农业污染物价格市场的缺失信息,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了权衡与协调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