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对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进一步增高、动脉硬化的程度也应进一步加重。本研究探讨不同绝经年限高血压女性患者相比同龄男性其中心动脉压及相关动脉硬化参数变化的特点,为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高血压病科的高血压患者118人(女性N=51人;男性N=67人)年龄58.62±8.31,依据女性绝经年限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小于5年,N=25人;年龄52.20±3.70)及远期绝经组(绝经年限大于5年,N=26人;年龄65.15±5.92)。同时分别纳入与上述两组女性换着年龄一致的男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其中近期对照组(N=34人;年龄51.62±4.62),远期对照组(n=33人;年龄65.55±5.23)。检测所有患者的身高、体重、腹围、血糖,血脂,并检测女性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ogen、睾酮Testosterone、孕激素Progesterone),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外周肱动脉血压,用使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间接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中心动脉压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益指数(AIx)、75次心率增益指数校正指数(AIx75HR)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率(cf-PWV)。结果:(1)对于绝经年限小于5年的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年限=2.40±1.89)与其同龄男性高血压相比较,SBP、DBP、HR、cSBP、cDBP、cf-PWV均低于同龄男性患者,且对于SBP、DBP、cDBP,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7、P=0.007)。绝经年限小于5年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其PP、AP、CPP、AIx和AIx75HR均高于同龄男性高血压组,仅AIx75HR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5)。(2)对于绝经年限大于5年的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年限=16.35±6.07),与同龄男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女性组SBP、PP、HR、cSBP、CPP、AP、AIx、AIx75HR、cf-PWV均大于男性组,且两组间SBP、PP、cSBP、CPP、AP、AIx75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1、P=0.017、P=0.002、P=0.045、P=0.007)。(3)以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cSBP、cDBP、CPP、AIx75HR、cf-PWV为因变量变量,以年龄、绝经年限、高血压病史、BMI、腰围,血糖、血脂、性激素及外周血压为自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发现,对于绝经后高血压女性,其中心动脉压的变化主要与SBP、DBP及HR有关,而与性激素并无统计学关联,同时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率与绝经年限有关。(4)对于绝经年限小于5年的女性患者,其雌二醇(eE2)。睾酮(TSTO)及孕激素(PRGE)水平均大于绝经年限大于5年的女性患者,且两组间雌二醇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且绝经年限大于5年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外周血压水平和中心动脉压水平,且两组间SBP、PP、cSBP、CPP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绝经年限较长的女性具有更高的外周及中心动脉压水平,但是其激素水平却较低。结论:对于高血压女性患者,绝经年限较短的女性患者与男性相比外周血压及中心动脉压水平均较低,而绝经年限较长的女性其外周血压及中心动脉压明显高于同龄男性患者,尽管绝经后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但近期绝经的的女性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要高于远期绝经的女性患者,说明对于绝经年限较短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仍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使得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作用得以维持,同时研究也发现,雌激素不仅对外周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也有保护作用。而女性组相比个男性对照组动脉硬化更为明显,可能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及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增强引起动脉硬化有关。
|
|
|
|
1 |
陈丽;年龄绝经年限与妇女血脂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2年05期 |
2 |
龚觉晓;王新东;谷明林;于圣永;娄彬;沈建平;;肥胖女性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2期 |
3 |
周俊;周京敏;金雪娟;虞勇;崔晓通;付明强;葛均波;;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中40~70岁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关系探讨[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
4 |
;改掉饮食坏习惯 养出健康好心脏[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22期 |
5 |
李晓宇;冯正平;邓华聪;瞿华;王行;魏慧丽;邓敏;;女性绝经年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26期 |
6 |
栾强,李联忠,栾美英,李清华,邵明霞;年龄、绝经年限、雌激素水平与妇女血脂关系的探讨[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7 |
栾强,李联忠,栾美英,李清华,邵明霞;年龄 绝经年限 雌激素水平与妇女血脂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01期 |
8 |
李光琴,路永新,梁武风;绝经年限对性激素与血脂关系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01期 |
9 |
刘石平,伍贤平,廖二元,邓小戈,彭健;绝经后女性胫骨超声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1期 |
10 |
张钰华;程秋蓉;向敏;;少数民族地区老年妇女高血脂、高血压与绝经年限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0期 |
11 |
阮璐雅;章海凌;郑景晨;沈飞霞;顾雪疆;;温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3年23期 |
12 |
楼超;陈鸿亮;冯晓珍;田乃峰;项光恒;朱思品;徐华梓;;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
13 |
李莉,阎宁,徐晓光,刘英敏,李书琴;沈阳地区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与腰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4 |
Rossouw J.E.;Prentice R.L.;Manson J.E.;刘少伟;;年龄和绝经年限对绝经后激素治疗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9期 |
15 |
栾强;年龄、绝经年限、雌激素水平与妇女血脂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刊;1999年10期 |
16 |
李莉,王艳军,刘聪,刘英敏;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孕次、产次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