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波等离子体 CVD纳米金刚石场致电子发射研究

蔡让岐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在多孔硅衬底上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WPCVD)技术生长的纳米晶金刚石薄膜和不连续金刚石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FEE)特性。一方面,经电化学刻蚀制备得到的多孔硅表面存在大量缺陷,当将其作为衬底进行金刚石生长时将导致很高的成核密度,并且可提高薄膜与衬底间的粘附力。另一方面,受传统半导体工业中光刻术的启发,可设想以多孔硅作模板,生长出小的金刚石突起准阵列,也不失为一种成本低廉,又可达到较好场发射效果的方法。由于多孔硅(PS)具有在室温下发出可见光的特性, 在该衬底上进行金刚石薄膜生长之前,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氧化电流密度20mA/cm2,氧化时间15min 的情况下,对得到的多孔硅立即进行了发光特性测试,发现在室温下该多孔硅可发出波长约为750nm 的可见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查。观查表明:得到的多孔硅孔径大小一致,排列整齐,孔径大小约为1μm,孔隙率较高。在该多孔硅衬底上进行金刚石薄膜的生长,从获得的样品SEM 照片可以看出:在孔隙率较高的情况下,金刚石成核密度低,难以生长成连续膜,呈多晶面大颗粒分立状. 原因是, 在孔隙率较高的情况下, 衬底具有较少的固态界面层。在适当降低孔隙率的情况下,衬底与待生长的薄膜之间的固态界面层增加, 可使金刚石成核密度提高,生长出纳米晶连续膜。可通过调节氧化电流密度大小的方法,来控制孔隙率的大小, 进而在多孔硅衬底上实现纳米晶金刚石薄膜与不连续分立晶金刚石薄膜的生长。对生长得到的纳米晶金刚石薄膜和不连续金刚石薄膜的场发射特性进行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小平,姚宁,李运钧,何金田,张兵临;金刚石镶嵌非晶碳膜表面形貌对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J];发光学报;1998年03期
2 张兰,马会中,姚宁,胡欢陵,张兵临;非晶氮化硼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J];中国激光;2002年12期
3 王必本;张兵;;Ni颗粒对碳纳米管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马会中,张兰,张俊杰,杜云海,姚宁,张兵临;类石墨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英文)[J];液晶与显示;2004年04期
5 王小平,李运钧,姚宁,马会中,毕兆琪,张兵临;氮流量对非晶碳膜场致电子发射的影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06期
6 李志兵;;从二维到三维的场致电子发射:电动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个例子[J];大学物理;2010年07期
7 李运钧,姚宁,何金田,庄志明,张兵临,龚知本;非晶碳-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预击穿现象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7年05期
8 李运钧,何金田,姚宁,张兵临,龚知本;脉冲激光沉积非晶碳-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J];中国激光;1997年10期
9 张兰,马会中,李会军,杨仕娥,姚宁,胡欢陵,张兵临;类富勒烯纳米晶CN_x薄膜及其场致电子发射特性[J];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兰;马会中;姚宁;张兵临;;白碳纳米晶薄膜及其场致电子发射特性[J];发光学报;2007年04期
11 高金海;姚宁;张兵临;王英俭;;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的场发射[J];发光学报;2008年02期
12 高金海;张武勤;张兵临;;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膜场发射的稳定性[J];发光学报;2009年06期
13 李俊杰,郑伟涛,卞海蛟,吕宪义,姜志刚,白亦真,金曾孙,赵永年;高温退火对非晶CN_x薄膜场发射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3年07期
14 高金海;张兰;姚宁;张兵临;;金刚石微米聚晶结构的生长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9期
15 李运钧,何金田,姚宁,张兵临,龚知本;一种简单的金刚石薄膜场致发射器件[J];科学通报;1997年04期
16 张武勤;高金海;;过渡层对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的场发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0年04期
17 方国家;王明军;刘逆霜;李春;艾磊;李军;赵兴中;;ZnO纳米线阵列的定向生长、光致发光及场发射性能[J];发光学报;2008年03期
18 高金海;李桢;张武勤;张兵临;;沉积时间对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结构的生长及其场发射特性影响[J];光子学报;2011年08期
19 高金海;张兰;姚宁;张兵临;;沉积温度对碳膜结构及其场发射特性的影响[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20 叶凡,谢二庆,李瑞山,林洪峰,张军,贺德衍;类金刚石和碳氮薄膜的电化学沉积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会中;张兰;姚宁;张兵临;;类石墨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及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廖波;王静静;陆姗姗;严辉;王波;;纳米碳化硅薄膜研制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志兵;;碳纳米管场致电子发射的多尺度计算[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鸿溢;;纳米硅薄膜在场发射传感器件中纳米态结构潜力分析[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刘宇;王元刚;赵福令;;电火花加工中极间介质击穿过程的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之第12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宇;王元刚;赵福令;;电火花加工中极间介质击穿过程的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金祥;王瑶;张晓康;周涛;汪旭阳;姚倩;陈光华;;氮化硼薄膜的红外光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倪赛力;常永勤;陈喜红;张寅虎;多永正;强文江;龙毅;;氧化锌纳米阵列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9 邓少芝;许宁生;柯彦淋;陈军;;碳纳米管冷阴极发光器件及其大屏幕应用[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龚力;邓少芝;陈军;许宁生;;氧化镁一维纳米材料的研制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让岐;微波等离子体 CVD纳米金刚石场致电子发射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2 富笑男;硅纳米孔柱阵列及其金/铜复合体系的制备、结构与场发射特性[D];郑州大学;2006年
3 宋旭波;等离子体及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一维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郁可;基于纳米结构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仲雪飞;一种常开型后栅极场致发射显示板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王涛;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铜纳米薄膜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魏艳君;磁控溅射SiC薄膜制备及其场发射相关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钱学旻;Ⅱ-Ⅵ族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阵列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永胜;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结构制备及其电子场发射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鲁占灵;纳米非晶碳膜制备及其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山;电化学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场发射机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丁佩;碳氮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赵永梅;硅基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电极的制备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李会军;氮化碳薄膜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王勇;FED专用电源及二极型FED数码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郑州大学;2005年
6 李昌龄;碳纳米管模板法制备SiC纳米线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广军;FED阴极制备及其驱动电路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陈媚媚;一维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物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葛宝全;场发射电子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殷吉昊;纳米晶金刚石薄膜场致发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谢苗枫林亚茗 梅志清;广东4教授“冲刺”中科院院士[N];南方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车窗“兼职”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斌 沈路涛;显示技术的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本报记者 常新人;如何“显示”明天的精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5 付毅飞;“明年造出大于30英寸彩色FED”[N];科技日报;2004年
6 记者 徐静 任朝亮 通讯员 李汉荣 王丽霞 邹莹 蒙丽;广州新增5院士历年最多[N];广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任爱青;国内FED研发提速 风险与机会同在[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韦东远;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的未来发展态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记者 左朝胜;广东人发奋建科技强省[N];科技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