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_A族元素Sb、Bi作为杂原子的含钨杂多化合物及一些有机—无机杂化的钒的同多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前言
介绍了杂多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分类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并对以第V_A族元素Sb和Bi为杂原子的的杂多化合物及水热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的钒的同多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总结。
第二部分:镉取代的锑钨和铋钨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首次合成了两种三元杂多化合物Na_(10)[Sb_2Cd_2W_(20)O_(70)(H_2O)_6]·34H_2O和Na_6H_4[Bi_2Cd_2W_(20)O_(70)(H_2O)_6]·24H_2O,通过组成分析、IR、UV、T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单晶衍射测定了Na_6H_4[Bi_2Cd_2W_(20)O_(70)(H_2O)_6]·24H_2O的结构。
第三部分[Co(phen)_3]_2[H_2V_(10)O_(28)]·14H_2O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的复合物[Co(phen)_3]_2[H_2V_(10)O_(28)]·14H_2O,通过单晶X射线分析表明,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664(2)nm,b=1.5103(12)nm,c=2.3427(18)nm,V=8.975(12)nm~3,Z=4,Dc=1.784g/cm~3。化合物由二维层状的[H_2V_(10)O_(28)]~(4-)阴离子和[Co(phen)_3]~(2+)碎片阳离子构成,表现为类似三明治的空间结构。并通过IR、T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第四部分:含有镧系元素的铋钨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本文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镧系元素的铋钨杂多化合物,运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其组成为Na_8[Ln_2Bi_2W_(20)O_(70)(H_2O)_6]·nH_2O(Ln=La~(3+),Ce~(3+),Pr~(3+),Nd~(3+),Eu~(3+)),并使用IR、UV、TG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第五部分 三种有机-无机同多钒酸盐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有机-无机同多钒酸盐复合物,通过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分别为[Ni(phen)_3]_2[H_2V_(10)O_(28)]·14H_2O(phen=phenanthroline),[Cu(phen)]_2[V_6O_(15)]和[Ni(bipy)_2][Ni(bipy)][V_6O_(15)](bipy=2,2′-bipyridine),并使用组成分析、IR、TG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第六部分 钨的同多酸化合物Na_(12)W_(12)O_(42)·16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本文合成了分子式为Na_(12)W_(12)O_(42)·16H_2O的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分析了化合物晶体的晶体结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
|
|
|
|
1 |
邓谦,蔡铁军,彭振山,李大塘,张志锋,钟邦克;多孔金属片载杂多化合物膜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0年05期 |
2 |
何则强,张平民,高孝恢,熊利芝;杂多化合物应用研究新进展[J];湖南化工;2000年06期 |
3 |
娄振宁,王淑坤;硒的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2期 |
4 |
任春霞;李越湘;;光化学合成缺位型α-9-硅钨杂多化合物及其性质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5 |
荣超英;刘景福;王恩波;;镧系元素双(11—钨锗)杂多化合物的制备[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6 |
单永奎;赵世良;阎德环;;钼钒硅杂多化合物[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
7 |
陈新;刘景福;;镧系元素杂多化合物研究中的一些进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
8 |
赵本良;刘景福;朱志平;;双—(9—钨2—钼磷)镧系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9 |
王炜,刘景福,王恩波;双-11钨钛希土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1年02期 |
10 |
吴庆银;;杂多化合物还原的机理[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11 |
王恩波;单永奎;刘宗绪;胡长文;张素霞;;钼钒硅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2 |
王力,刘宗瑞,张卫华,王恩波;钨硅杂多化合物的导电性[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3 |
于剑锋,吴通好;杂多化合物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工科技;1998年02期 |
14 |
王力耕,倪哲明,俞卫华;镧系元素钼砷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年03期 |
15 |
彭少洪,毛萱,钟邦克;杂多化合物复合催化膜研究[J];广州化工;2003年01期 |
16 |
黄金萍,骆红山,李益康,沈英;1:9磷钨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7 |
莫少芬;李嘉;姚卡玲;吴集贵;;两种铋钒二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甘肃科技;2008年19期 |
18 |
罗海南;孙艳雪;;杂多化合物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19 |
赵世良;陈亚光;王恩波;刘景福;王作屏;;高含量钒的钼钒磷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Ⅱ)[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20 |
赖晓芳;贺仁近;钟邦克;;磷钒钼和磷钒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和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