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郑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染料的消耗和排放与日俱增,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对于这些污染物的监测成为环境科学和分析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样品的高度复杂性,特别是许多待分析成分的浓度非常低、基体干扰非常严重,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胜任。虽然近些年开发了许多灵敏度和选择性很高的仪器分析方法,但在分析实践中,仍然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富集分离以后才能进入分析仪器进行准确的测定,而样品的富集分离通常需要借助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的各种吸附材料和合适的分离方法。因此,本论文以建立重金属的预富集与分离和有机染料的选择性富集及分析为目的,合成了几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并对合成条件以及材料的选择吸附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1.应用硅胶表面修饰技术,首次以钯(Ⅱ)和汞(Ⅱ)作为印迹离子合成了钯(Ⅱ)和汞(Ⅱ)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印迹离子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钯(Ⅱ)和汞(Ⅱ)的分离富集特性,建立了分离富集测定钯(Ⅱ)和汞(Ⅱ)的新方法。钯(Ⅱ)和汞(Ⅱ)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相对选择因子分别为2.94和3.85,并远远大于1,这说明印迹聚合物比非印迹聚合物对印迹离子的选择性高的多,用该印迹聚合物分离富集钯(Ⅱ)和汞(Ⅱ)的检出限分别为0.36μgL~(-1)和0.32μgL~(-1),可应用于中药、合金样品和水样中痕量钯(Ⅱ)和汞(Ⅱ)的测定。 2.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做引发剂,分别以苏丹红Ⅲ、桑色素和罗丹明6G分子作模板分子制备苏丹红Ⅲ、桑色素和罗丹明6G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Ⅲ、桑色素和罗丹明6G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印迹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为复杂样品中的苏丹红Ⅲ、桑色素和罗丹明6G物质的选择性富集及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活化作用下,首次用铜试剂、二苯基硫脲和磺胺成功修饰了纳米TiO_2,并对溶液中痕量Cu(Ⅱ)、Pb(Ⅱ)、Zn(Ⅱ)、Cd(Ⅱ)、Cr(Ⅲ)、Au(Ⅲ)、Pd(Ⅱ)和Rh(Ⅲ)离子的预富集和分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满意。与未经处理的纳米TiO_2相比,修饰的纳米TiO_2在预富集和分离痕量的重金属离子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详细研究了富集分离的条件和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萍;任月明;张密林;;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2 苏海佳,贺小进,谭天伟;球形壳聚糖树脂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华,刘海龙,孙霞,任绮男;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聚苯乙烯基螯合物纤维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4 张宝文,刘庆斌,张习军,苗风琴;多螯合官能团离子交换纤维的性能研究及其在废水净化上的应用(Ⅰ)[J];冶金分析;1996年02期
5 巩新兴;;巯基泡塑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洗脱性能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黄蓓;马晓国;;纳米材料在环境样品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05期
7 郑重;唐星华;柯城;吴雪梅;;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8年03期
8 陈国华,徐金瑞,吴绍祖,方文焕,颜文礼;含偕胺肟基螯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9 熊洁;许云书;黄玮;;偕胺肟基螯合吸附分离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7期
10 姚占海,饶蕾,徐俊;聚乙烯醇胺肟螯合纤维吸附钯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6年02期
11 肖开提·阿布力孜;彭秧;王吉德;司马义·努尔拉;;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聚丙烯腈树脂对铜、铅、镉和锌的吸附性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4期
12 姚占海,徐俊;聚乙烯醇胺肟螯合纤维的辐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3期
13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14 雷建都,谭天伟;壳聚糖血红蛋白分子印迹介质的制备及优化[J];化学通报;2002年04期
15 黄健祥;胡玉玲;李攻科;;选择性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16 谢文兵,姚金玉,饶蕾;侧链含羧基的聚乙烯醇胺肟螯合纤维吸附金的研究[J];黄金;1996年02期
17 张巧珍,师晋生,邓启良,景作亮;分子印迹聚合物[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18 刘志航,宦双燕,沈国励,俞汝勤;以分子印迹电聚合膜为仿生受体检测辛可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19 王和才;;交联壳聚糖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工业用水中痕量镉[J];食品科学;2009年16期
20 苏宁征;;三羟基苯甲酸键合硅胶的光谱分析与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袁;蒋平;刘可柯;程胜高;;改性膨润土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前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令狐文生;徐江锋;徐景华;;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高敏;薛宝龙;高龙成;;含硫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在水处理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邵颖;徐伟民;芮春芳;;羧甲基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树脂再生研究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常玉芬;宁桂玲;林源;;一种球状高分子聚合物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袁亚仙;姚建林;马君银;顾仁敖;;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沈敏;杜平;薛爱芳;李胜清;陈浩;;交联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柱预富集—GFAAS测定痕量铅、镉、铜的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丽娟;刘树深;葛会林;;四种重金属离子对明亮发光杆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吴爱华;于广河;孔小禹;冉庆凯;赵亚娟;;高分子纳米吸附剂在环境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艳红;任茂明;孙津生;;趋磁性细菌的培养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郭祥峰;亲水性萘酰亚胺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任月明;铜离子印迹磁性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郑蕾;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效能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姜爱莉;柄海鞘的生理能量学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春峰;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与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松涛;纳米二氧化钛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分析环境中重金属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王靖宇;分子印迹膜制备及其膜色谱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红飞;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10 宋兴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如;新型功能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痕量组分分离富集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徐银荣;新颖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赵芳玉;临江三级硅藻土吸附重金属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健中;重金属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微生物的毒性影响[D];广州大学;2010年
5 赖坤容;改性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的去除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黄招发;藉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联用技术对痕量物质的识别[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章旺;壳聚糖络合-超滤耦合工艺对溶液中重金属去除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高萌;改性壳聚糖对畜禽废水Cu~(2+)、Zn~(2+)的捕集[D];西南大学;2011年
9 孙莉;无机盐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毒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童基均;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乳酸传感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超级沙”可高效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宗文雯;快速测水中重金属离子[N];苏州日报;2009年
3 曹明明;重金属离子检测不容忽视[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王继成;不惜重金“治污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5 林喆罗艳 原忠;分子印迹技术用于中药分离有据可依[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史红霞;金川集团污水处理站扩能改造工程实现双过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杭春燕;植物修复:神奇的土壤“改良术”[N];新华日报;2005年
8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英雄;几种污水处理的材质[N];菏泽日报;2008年
9 ;电镀业让人欢喜让人忧[N];西安日报;2004年
10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周建成;株冶年减少新水用量200万吨[N];湖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