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

罗朋  
【摘要】:《现代》杂志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时代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中,《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与实践,并不是一种意义独立的纯然的文学活动,它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复杂激烈的时代政治斗争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 本文将以《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实践与政治的关系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时代政治风潮、政治文化对杂志文学立场与文学选择的影响,杂志编者及主要作家群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对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在制约,以及他们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所隐含的政治文化意义和政治情感内涵,来讨论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时代政治文化背景的之间互动关系,这不仅是我们把握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我们对《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实践进行准确的历史评价的出发点。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借助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理论,集中梳理现代化、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呈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讨论《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实践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现代》杂志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 第二章讨论《现代》杂志的文学立场与文学论争,探究时代政治对杂志及其主要作家群的政治立场与文学选择的影响,分析杂志所呈现的政治倾向性;通过梳理在杂志上展开的两次文学论争——关于“第三种人”的论争、“京派”与“海派”的论争,分析《现代》杂志文学追求的政治性。 第三章研究《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通过对代表着杂志现代主义文学最高创作成就的作品——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施蛰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小说以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诗歌——细读式的分析,剖析这些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第四章探讨《现代》杂志的外国文学翻译。通过梳理晚清以来外国文学翻译策略的演进,揭示杂志文学翻译先锋策略所具有的政治性。《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文学翻译,体现着中国作家的现代性文学追求,他们通过文学翻译为中国文学引入新的尺度,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学新质的产生,有力推动了中国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尚文;评苏联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表现[J];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01期
2 孔海立;;从新批评派到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二十世纪美国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回顾(一)[J];探索与争鸣;1988年03期
3 史龙;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之管见[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吕周聚;;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新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李维屏;;劳伦斯的现代主义视野[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6 郭磊;李婕昕;;媒介图腾——“杰·阿尔弗莱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视觉文化[J];长城;2011年08期
7 张学祥;;拉尔夫·艾利森之现代主义解读[J];作家;2009年04期
8 张芙鸣;陈杰;;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J];东岳论丛;2009年12期
9 ;文论信息[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5期
10 徐成淼;;新写实:实验中的中国式现代主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1 王宪庆;现代主义文学从二元对立到二元统一的哲学基础[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2 项晓敏,张信国;现代主义文学审美思维与艺术表现探微[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3 周文君;;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始精神[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4 周小仪;;批评理论之兴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15 邵春;;霍桑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思想主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6 残雪;邓晓芒;;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审美活动[J];花城;2009年03期
17 宋乃康;马艳;;现代主义文学特色的完美体现——艾略特诗歌作品分析[J];大家;2010年08期
18 夏君;;爱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元素[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19 王文彬;;从“群体社会”看战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4期
20 欧阳亚丽;现代文学观念的裂变——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惠珍;;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芮逸敏;;袁可嘉研究综述[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宗法;;台湾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廖四平;;论袁可嘉的外国文学研究[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智敏;;危机与幻灭 孤独与畸变——评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韩广信;;从20世纪文学实践看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对现实主义广阔道路的重新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计璧瑞;;从文学看台湾[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9 骆锦芳;;挑战传统:论荒诞派戏剧及其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张理明;;荒诞主题的中国变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屏瑾;上海新感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新感觉”的发生与发展研究(1928—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爽;非非主义诗派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迎春;蒙古文论中的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小莉;从精英到大众[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鹏程;论刘恒小说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D];延边大学;2007年
5 李新庭;现代主义文学的两大杰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萌;论芥川文学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静;论施蛰存与上海3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亚敏;从《苔丝》与《无名的裘德》审视哈代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金海;网络文学的去分化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曾琴;文学拼贴的中国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宇;现代主义文学星空中的亮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夏德勇;评《中国现代主义诗学》[N];文艺报;2002年
3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喻大翔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黄曼君;中文文学史,一样的血 一样的梦[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叶舒宪;典范转移:从民族文学到文学人类学[N];文艺报;2010年
5 刘俊(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个城市的叙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顾骧;作为批评家的王蒙[N];文艺报;2003年
7 赵稀方;重绘文学的地图[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王秋媛 张学昕;现代诗潮的审美回望[N];光明日报;2005年
9 刘鹏凯;充满诗意的写作[N];海南日报;2004年
10 文洁若(作家、翻译家);一个乔伊斯取代了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