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廷琦,张庆刚,丁世良;分子(H_2,D_2)与固体表面散射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2 |
张小安,肖国青,杨治虎,詹文龙;高电荷态离子入射Ta表面形成的靶原子的特征光谱线[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3 |
任惠娟;张小安;肖国青;;低速Ar~(q+)(q=7—14)离子入射Au表面激发的X射线谱[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9年02期 |
4 |
许振武;郭秋芬;张小安;;~(40)Ar~(15+)轰击金属表面的X射线发射谱[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5 |
徐君权,李星月;重元素L_1次壳层的X射线荧光产额[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
6 |
于洪伟,姚锦章;不同入射粒子在各种固体靶原子上的物理溅射[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4年00期 |
7 |
赵永涛,肖国青,张小安,杨治虎,陈熙萌,李福利,张艳萍,张红强,崔莹,绍剑雄,徐徐;空心原子的K-x射线谱[J];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
8 |
李明生;阮芳芳;蔡晓红;;C~(q+)和O~(q+)与原子碰撞的电子俘获过程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4期 |
9 |
徐君权;锆L_1-L_(2,3) M_(4,5) Coster-Kronig跃迁产额[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
10 |
马新文,陈熙萌,刘惠萍,杨治虎,申自勇,王友德,于得洋,刘兆远;高电荷态Ar~(q+)与Ne碰撞中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11 |
张小安;肖国青;杨治虎;陈熙萌;赵永涛;李福利;张艳萍;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詹文龙;;高电荷态离子~(40)Ar~(q+)与Au表面作用产生的X射线谱[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6年02期 |
12 |
高志民;陈熙萌;刘兆远;丁宝卫;鲁彦霞;付宏斌;刘玉文;杜娟;崔莹;邵剑雄;张红强;孙光智;;中低能非全裸C离子与He原子的碰撞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4期 |
13 |
杨治虎;宋张勇;陈熙萌;张小安;张艳萍;赵永涛;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于得洋;蔡晓红;;高电荷态离子Ar~(q+)与不同金属靶作用产生的X射线[J];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14 |
翁惠民,郭学哲,韩荣典,徐纪华,孙晓舞;真空电子偶素产额法测定正电子在固体中的扩散参数[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
15 |
陈熙萌,蔡晓红,刘兆远,马新文,于得洋,祁中,王强,杨治虎,刘惠萍,卢荣春,贾志军,孟庆华,杨耀云;Na离子和Cl离子引起He原子直接多重电离过程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
16 |
张艳萍,杨治虎,杜树斌,陈熙萌,赵永涛,张小安,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肖国青;Ar的类氦和类锂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x射线发射[J];物理学报;2005年08期 |
17 |
李桂生,郑华智;重离子核反应中的中子辐射屏蔽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1年03期 |
18 |
宋张勇;杨治虎;陈熙萌;张小安;赵永涛;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高电荷态Ar~(17+)离子与不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X射线谱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19 |
梁昌慧;张小安;肖国青;;高电荷态离子~(129)Xe~(28+)与Au和Mo表面作用产生的X射线谱[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3期 |
20 |
马新文,申自勇,刘惠萍,杨治虎,王友德,陈熙萌,吕魁,刘兆远;170MeV硫离子入射引起的反冲氩离子产额[J];核技术;199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