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菊科植物和一种唇形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 Maxim)是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Carpesium L.)植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云南省及西藏自治区等地。其全草入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乳腺炎等热毒症,咽喉肿痛、牙痛等肿痛,热淋,尿路感染,腹泻痢疾。韩国学者对暗花金挖耳的变种(C.trbste var.manshuricum)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且从中分离到了两个新的吉马烷型倍半萜。
天山橐吾(Ligularia narynensis)和太白山橐吾(Ligularia dolichobotrys Diels)是菊科(Compositae)橐吾属(Ligularia Cass.)植物。天山橐吾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和前苏联等地区。近来中国学者对天山橐吾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且从中分离到了两个肽类物质。太白山橐吾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坡。我们小组曾对太白山橐吾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且从中分离到了一个艾里莫芬型倍半萜和一个甾体。
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是唇形科(Labiatae)青兰属(Dracocephalum L.)植物,产于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其地上部分有平肝、清热作用,治高血压、淋巴结炎、肺热咳嗽作用。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 Maxim.)、天山橐吾(Ligularia narynensis)、太白山橐吾(Ligularia dolichobotrys Diels)和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4种植物,采用常规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和重结晶等实验手段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IR、UV、EI-MS、FAB-MS、HR-ESI-MS、~1H-NMR、NOEDS、~(13)C-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HSQC、HMBC、CD等),结合适当的化学转化方法确定了其中大部分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属于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香豆素、甾体、黄酮、木脂素及其苷、苯的衍生物、长链酸、甘油酯等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和香叶基香叶醇类二萜占绝大多数。自Carpesium trite Maxim.中我们得到了27个化合物,其中14个为新化合物;Ligularianarynensis中得到了27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新化合物;Ligularia dolichobotrys Diels中得到了15个化合物;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中得到了23个化合物。
另外,我们对其中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测试。采用磺酸罗丹明B(SRB)法测试化合物对人工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急性早幼粒细胞(HL-60)和正常人肝细胞(L-02)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1.7对HL-60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2对SMMC-7721和HL-60细胞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2.2和2.4对HL-60细胞有抑制作用。
本论文可望为中草药中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药理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新药筛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为我国天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
论文最后对oplopane型倍半萜40年间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
|
|
|
1 |
张铁军;门田重利;Arjun H BANSKOTA;;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
2 |
曹家庆;赵余庆;;苦瓜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3 |
罗永明;李石蓉;尹小英;钟伏生;严鹏程;范海珠;李创军;;金粟兰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许永男;关颖丽;刘建宇;尹虹;;朝鲜白头翁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
5 |
余恒毅;李雪;阮汉利;;野核桃根皮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6 |
汪伟光;潘玉银;李海舟;李蓉涛;;美丽马醉木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7 |
汤海峰;易杨华;姚新生;;褐藻化学成分研究新进展[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8 |
尹卫平;张丽;王忠东;;北柴胡花的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
9 |
柴兴云;周雪峰;杨斌;林秀萍;杨献文;刘永宏;;南海小月柳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
10 |
杨炳友;唐玲;王萍;刘玉婕;匡海学;;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Ⅲ[A];中药化学研究与药物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