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Cdc42-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膀胱癌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在中国居第一位,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低。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找到那些易被检测并与肿瘤的发展和恶性程度一致的分子标记。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属于Rho GTP酶家族,作为一个GTP结合蛋白开关调节多条信号传导途径,控制一些关键的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存活、细胞形态、粘附、迁移和转录调节等。有些资料表明,Cdc42分子在膀胱癌组织比非肿瘤的膀胱组织表达增多,而且Cdc42的过表达与不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作为一种特异而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RNAi(RNA干扰)已广泛用于分析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功能,而且RNAi技术在许多肿瘤已展示其巨大的治疗潜力。
目的构建表达Cdc42-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评估其转染EJ和T24两种膀胱癌细胞后对Cdc4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对STAT3 mRNA和蛋白质表达以及对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细胞粘附的影响。
方法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由两个19 nt方向相反的干扰序列及其在两序列之间插入7 nt的间隔序列和3′末端的5个脱氧胸苷酸组成。模板寡核苷酸退火后与线性化的pSIH-H1载体连接产生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SIH-H1-Cdc42-shRNA,此载体再经酶切、PCR和测序确认。然后分别用pSIH-H1-Cdc42-shRNA和pSIH-H1-Luciferase-shRNA(对照)转染EJ和T24细胞。利用普通倒置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转染效率,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利用MTT分析检测膀胱癌细胞的生长。细胞粘附实验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性,而Hoechst 33258染色和DNA梯状电泳用于细胞凋亡分析。此外,利用半定量RT-PCR评估Cdc42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而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Cdc42和STAT3蛋白表达。
结果(1)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SIH-H1-Cdc42-shRNA。(2)重组载体转染EJ和T24细胞72小时后,其转染效率均50%以上。Cdc42的下调导致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变圆。(3)用pSIH-H1-Cdc42-shRNA转染后,Cdc4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逐渐减少。转染72小时后,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EJ细胞分别下降89%和81%,在T24细胞分别下降90%和85%,而pSIH-H1-Luciferase-shRNA转染的两种细胞Cdc42基因表达没有明显改变。(4)Cdc42沉默能显著减少两种膀胱癌细胞磷酸化STAT3蛋白水平,但STAT3 mRNA和总STAT3蛋白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改变。(5)与对照组相比,Cdc42沉默后,T24和EJ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而且Cdc42下调也能显著减少S期细胞的百分率(EJ细胞减少71.2%,T24细胞减少48.0%),G_1期细胞百分率相应增加。(6)Hoechst33258染色EJ细胞后,发现Cdc42沉默能使细胞核碎片增加并出现凋亡小体,而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亦发现典型的DNA梯状现象。此外,Cdc42沉默能显著减少肿瘤细胞与胞外基质粘附的能力(EJ细胞减少65.3%,T24细胞减少74.5%)。
结论构建的靶向Cdc42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在两种膀胱癌细胞中能有效地下调Cdc4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导致细胞形态学改变、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粘附以及下调STAT3的磷酸化。这些资料表明RNAi介导的Cdc42沉默可能是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
|
|
|
1 |
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pSUPER-H1RNA干扰系统的构建[J];江苏医药;2006年04期 |
2 |
刘厚奇,单继宽,汤淑萍,刘善荣;Fas调节白血病细胞HL-60内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3 |
廖银花;贺修胜;;RNA干扰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
4 |
吴正思;王彪;;RNA干扰及其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6期 |
5 |
陈道荣,王丕龙,闫歌;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
6 |
梁学锋;朱玲;;RANi技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最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2期 |
7 |
曹明媚;戚中田;;RNA干扰与抗病毒感染[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
8 |
魏艳淋;赵小英;;双链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及其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
9 |
韩明阳;吴爱国;郭爱林;李鹏;纪术峰;刘铮;;HER-2基因靶向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31期 |
10 |
姚鹏飞;柯以铨;王建奇;姜晓丹;;RNA干扰及其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11 |
郑亚婷;段勇;王玉明;;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J];医学综述;2010年05期 |
12 |
主余华;张春清;赵幼安;褚衍六;孙成刚;;CTGF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24期 |
13 |
何引;戴德;;RNA干扰与鼻咽癌的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年03期 |
14 |
方芳;方青;鞠晓红;钟月;王立国;;CD_(147) RNA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4期 |
15 |
白维波;竞花兰;;RNA干扰技术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
16 |
戴滔;艾雪松;;RNA干扰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3期 |
17 |
鞠吉雨;李在连;;RNA干扰与肿瘤基因治疗[J];食品与药品;2009年01期 |
18 |
张维;李宝金;伊远学;吴立旋;刘晓平;陶剑平;;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T-bet表达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3期 |
19 |
程琳,王杉,叶颖江,张嘉庆,乔新民,杨德启,崔志荣;癌基因Stat3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
20 |
赵成利;李祖国;匡斌;郭爱林;;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