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

王太春  
【摘要】: 目前青藏高原有0.425亿公顷退化草原占其总可利用草原量的33%。退化严重的草原产量小、植被覆盖率低和地表土壤损失严重。高寒草甸的退化是有多种干扰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和生境的变化和动物因素如过度放牧、鼠类过度干扰共同作用而造成的。传统上人们把鼢鼠作为与家畜争夺饲料和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害动物而加以彻底清除。而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它们干扰的正生态作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干扰理论认为,适度的干扰有利于系统的发育和维持,可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和资源的有效性。最近几年关于鼢鼠等地下啮齿动物干扰的生态功能评价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为了更好的了解鼢鼠干扰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深入了解干扰后植被和土壤的恢复动态和特点对于正确认识鼢鼠的生态功能是必要的。 本文在总结目前关于鼢鼠等啮齿类动物干扰的生态功能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土丘边缘效应以及不同强度的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 实验对两个相邻的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样带进行比较:一个是控制样带(超过5年未被鼢鼠干扰过),另一个是具有鼢鼠土丘干扰的样带。通过研究土丘及其边缘的植物地上生物量、覆盖度、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性状的变化来探讨干扰的生态作用;通过对4块不同干扰强度梯度对植物结构和产量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干扰强度的影响,得出一下结论: (1)结果显示土丘上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地上植物生物量和植株密度值随时间的延续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4年的恢复,分别达到对比样带的88.5%,87.9%,73.1%,和52.7%的。 (2)从2001-2004年,鼢鼠土丘边缘的边缘效应造成植株密度、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增加,边缘效应主要发生在靠近鼢鼠土丘边缘的0-10cm和10-20cm,并随恢复的年份的延长呈凸起曲线型状变化,并趋于逐渐消失。这种边缘效应与土丘植被的恢复程度呈反比,是资源再分配和植物种间竞争的结果。 (3)同时由于鼢鼠土丘这种小斑块具有较大的面积:边长比,因此这种边缘效应对干扰区域的植物生物量损失有补偿作用,年均补偿率为55.7%。 (4)在干扰样带中土丘样方中的植物种数量从2001年的15种增加到2004年的30种,其中包含3个在控制样带(共有27个种)中没有发现的外来种。土丘样方中的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1.8)明显高于控制样带(1.7)。这说明这种天然植物群落中存在“干扰-依赖”的物种对植物多样性具有维持和补充的功能。 (5)在恢复4年后,鼢鼠干扰导致土丘土壤颗粒大小的变化,增加土壤含水量从20%增加到25%;有机碳含量从108 g/kg增加到114 g/kg(0-20 cm土壤层),而土壤全氮和磷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6)通过对比分析,重度干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覆盖度、密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减少;一年生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的比重增多;中度干扰斑块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地上植物生物量最高,覆盖度和密度接近未干扰斑块的水平;而轻度干扰的物种多样性略小于中度干扰斑块而高于对比样块和重度干扰斑块,覆盖度和密度与未干扰的斑块相同。印证了中度干扰假说。 随着干扰的发生,土丘上土壤质量的改善与植被恢复的速度相关联。通过干扰后土丘植被恢复中边缘效应、植物物种多样性、覆盖度、植物密度和土壤性状的变化情况来看,这种干扰起到了对环境维持、修饰和创造的作用。因此,在本文研究的生态环境下,高原鼢鼠可以被看作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工程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超;宁应之;刘汉成;王娟;马正学;;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江小蕾,张卫国,杨振宇,王刚;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9期
3 臧岳铭;朱志红;李英年;王文娟;席博;;高寒矮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年06期
4 佟艳;;焦作北山植被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5 陈亚明,李自珍,杜国祯;施肥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经济类群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6 阳小成;陈章和;周先叶;;黑石顶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周志强;黎明;侯建国;李剑凌;刘彤;;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J];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8 王永健;陶建平;张炜银;臧润国;王微;李宗峰;李媛;;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9 张笑培;杨改河;王和洲;宗洁;杨慎骄;;黄土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罗燕江,周九菊,王海洋,马建云,杜国祯;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1 邱波,罗燕江;不同施肥梯度对甘南退化高寒草甸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2 张继义,赵哈林,张铜会,赵学勇;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13 朱志红,王刚;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14 王长庭,王启基,龙瑞军,景增春,史惠兰;高寒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沿海拔梯度变化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15 刘中奇;朱清科;王晶;邝高明;赵荟;;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2期
16 温远光,元昌安,李信贤,和太平,赖家业,黄棉;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17 张昆;杨再鸿;陈奇伯;刘蔚漪;田昆;;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植被恢复效益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8 赵敏慧;杨礼攀;;基于现状植物群落特征的东大河磷矿区植被恢复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9 穆彪;杨立美;张莉;;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的群落演替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0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周平;王凯博;;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物种多样性关系[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2 刘春霞;韩烈保;;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陈奇伯;余德恒;王克勤;卢炜丽;柳小强;;大型工程建设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袁玉欣;王颖;;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变化特征[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凯;吴祥云;谷明川;何青林;;平顶山矿区生态恢复规划及技术研究[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建勋;;西北干旱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途径及对策[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任海;彭少麟;;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发展[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先琨;;喀斯特峰丛地区植被恢复与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优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先琨;;喀斯特峰丛地区植被恢复与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优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高小虎;辜再元;;矿山植被恢复不同年限土壤成分动态变化研究[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陈子萱;人工扰动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陆强;甘南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伟;施肥导致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任正炜;资源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8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孙飞达;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梦莉;废弃矿区植被恢复对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性状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黄炬斌;成兰铁路沿线(岷江干旱河谷段)植物多样性及其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潜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坚;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建立;河北丰宁坝上地区植被恢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吕春花;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万秀莲;高寒草甸几种常见干扰类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刘君梅;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何俊龄;土壤种子库与鼢鼠土丘植被恢复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杨振宇;玛曲草原“黑土滩”分布特征及其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刘利;辽宁凤凰山植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贾建勇、马利华 通讯员 永良、立杰、张立中;平泉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效果凸显[N];承德日报;2006年
2 陈龚清;福建出台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方案[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中国科学院 解焱;植被恢复7大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记者 黄波;铁林投资五百万恢复植被一百亩[N];抚顺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霞;湘西植被恢复有了好模式[N];湖南科技报;2007年
6 杨建光;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初见成效[N];人民铁道;2007年
7 王光能;晴隆黄金矿山植被恢复首期工程完成[N];黔西南日报;2008年
8 宋爱红;涉县执行生态恢复新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记者 孙志伟;把环境治理和植被恢复摆在突出位置[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张明哲王金平 马金增;曲阜致力九龙山区植被恢复[N];济宁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