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超;宁应之;刘汉成;王娟;马正学;;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2 |
江小蕾,张卫国,杨振宇,王刚;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9期 |
3 |
臧岳铭;朱志红;李英年;王文娟;席博;;高寒矮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年06期 |
4 |
佟艳;;焦作北山植被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
5 |
陈亚明,李自珍,杜国祯;施肥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经济类群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6 |
阳小成;陈章和;周先叶;;黑石顶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7 |
周志强;黎明;侯建国;李剑凌;刘彤;;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J];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
8 |
王永健;陶建平;张炜银;臧润国;王微;李宗峰;李媛;;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
9 |
张笑培;杨改河;王和洲;宗洁;杨慎骄;;黄土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0 |
罗燕江,周九菊,王海洋,马建云,杜国祯;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1 |
邱波,罗燕江;不同施肥梯度对甘南退化高寒草甸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2 |
张继义,赵哈林,张铜会,赵学勇;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
13 |
朱志红,王刚;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
14 |
王长庭,王启基,龙瑞军,景增春,史惠兰;高寒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沿海拔梯度变化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15 |
刘中奇;朱清科;王晶;邝高明;赵荟;;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立地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2期 |
16 |
温远光,元昌安,李信贤,和太平,赖家业,黄棉;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
17 |
张昆;杨再鸿;陈奇伯;刘蔚漪;田昆;;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植被恢复效益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18 |
赵敏慧;杨礼攀;;基于现状植物群落特征的东大河磷矿区植被恢复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
19 |
穆彪;杨立美;张莉;;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的群落演替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20 |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