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中涂层技术及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成本低、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分析化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尤其对于大生物聚合物的分离测定,是一项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当中。但是,一个背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此类大生物聚合物在毛细管中的吸附。涂层技术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在降低蛋白质吸附问题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被广泛的使用。此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适应毛细管电泳不同模式的检测,已成为药物分析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检测技术。因此,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离分析的新体系。
该论文在综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未见文献报道的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1.以CDDS为涂层试剂,通过AFM显微镜考察了模拟熔融硅石英板上的CDDS涂层,并通过对模型化合物—氨基酸的分析与测定,进一步研究了CDDS涂层的性质;
2.以CDDS为毛细管涂层试剂,建立了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MEKC-LIF)快速灵敏分析新方法;
3.建立了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MEKC-LIF方法,并定量测定了癌症病人血清中的表阿霉素和柔红霉素;
4.使用荧光素钠作为背景荧光试剂,建立了同时分析测定苦参碱、槐定碱和槐果碱的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新方法,扩大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应用范围,对难衍生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
5.以荧光素钠作为背景荧光试剂,建立了一种用于同时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卸罐⒚骱康慕菏缍住浣蛹す庥盏加饧觳庑路椒ā?
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对毛细管电泳中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综述,重点综述了近年出现的永久涂层、半永久涂层和动态涂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第二章:以CDDS为涂层试剂,通过AFM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考察了模拟熔融硅石英板上的CDDS涂层,并通过对模型化合物—氨基酸的分析与测定,进一步研究了CDDS涂层的稳定性。在最优的缓冲溶液条件下,5.5 min内分离和测定了9种氨基酸,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97%。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以CDDS为涂层试剂,建立了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MEKC-LIF)快速灵敏分析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4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第四章:建立了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的MEKC-LIF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癌症病人血清中的这三种抗生素的分析,得到的回收率范围在95.7-100.2%。
第五章: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苦参碱、槐定碱和槐果碱的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新方法,扩大了LIF检测的应用范围。将该方法用于此类生物碱的植物分析,得到了93.1-101.5%的回收率。
第六章:建立了一种用于同时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含量的胶束电动色谱—间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新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药物样品中两种这成分的分析,得到的回收率范围在93.6-108.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