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稀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刘兴妤  
【摘要】: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是指稀土离子掺杂或键合于高分子中的功能性聚合物。稀土金属离子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光中心,在无机和有机发光材料中已有广泛应用。然而稀土无机材料存在着难加工成型、价格高等问题,稀土有机小分子配合物则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些因素限制了稀土发光材料更为广泛地应用。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稳定性好、来源广、容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将稀土离子引入到高分子基质中制成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本论文根据所合成的稀土小分子配合物的性质分别选用水溶性高分子(包括天然高分子)和油溶性单体及相应高分子作为原料,将稀土离子掺杂或键合到这些高分子基质中,实现了它们的高分子化。采用核磁(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L)、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UV),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稀土小分子配合物和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此类高分子的荧光性质。 (1)论文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高分子基质材料,采用掺杂的方法将铕/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Eu(TTA)_3·2NMP]三元配合物引入高分子基质材料中。研究了这些成膜材料对铕/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Eu(TTA)_3·2NMP]三元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荧光测试结果表明:不论三元配合物/聚合物是溶液状态,还是三元配合物/聚合物膜材料,它们的荧光强度均大于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分子薄膜的荧光强度比相应溶液的荧光强度高2~5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与这些成膜材料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做成材料的荧光强度远高于Eu/有机小分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且稳定性好。 同时,论文还选用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酰胺(PAM)、淀粉(Starch)、环糊精(β-Cyclodextrin)作为高分子基质材料,采用掺杂的方法将以诺氟沙星药物分子为配体的铽(Ⅲ)配合物B引入其中。研究了其二元配合物在水溶性高分子中和相应的高分子成膜材料的荧光性能。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固体配合物B的荧光强度只是高于B-PAM的荧光强度,与其它成膜材料的荧光强度相比都要弱。也就是说,淀粉、PVA、环糊精和PVP都对Tb~(3+)发光产生的增强效应。 (2)论文合成了含稀土离子铕的有机小分子配合物Eu(TTA)_2AA单体,并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乙烯基咔唑(NVK)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Eu含量不同的键合型Poly(MMA-co-Eu(TTA)_2AA)和Poly(NVK-co-Eu(TTA)_2AA)稀土发光共聚高分子。研究表明:键合型稀土发光共聚高分子的荧光强度随E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未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在掺杂型聚合物中Eu(TTA)_2AA/PMMA和Eu(TTA)_2AA/PVK中,由于配合物的聚集,激子迁移过程以浓度猝灭占优势,从而导致聚合物的荧光强度随Eu含量的增加而减弱。 (3)论文采用不饱和双键修饰法,以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AP)为配体,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1.先配合再聚合;2.先聚合再配合)分别合成得到两种不同的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1)以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为配体,先与稀土离子铕配位得到含铕的配合物。并将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共聚得到稀土配合物共聚高分子;(2)以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为高分子配体,配位基为芳环上的氮原子,并以N-甲基吡咯烷酮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与Eu~(3+)配位形成了三元光致发光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并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方法(1)得到的稀土配合物共聚高分子结构稳定,稀土离子Eu~(3+)分布均匀,荧光强度强且稳定。而采用方法(2)制得的稀土高分子配合物虽然也有荧光,但荧光很弱,需要加入第二配体才可能使Eu~(3+)的荧光得到提高。 论文研制了五种稀土发光高分子材料,它们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运用于光致发光器件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慧琴,黄振中,章磊;萃取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年01期
2 顾慧儿,陶珍,郭惠元;诺氟沙星中间体及副产物相对含量的HPLC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03期
3 李青山,白德安,王慧敏;PMMA/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徐莉英,蔡蕍;诺氟沙星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分析方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年10期
5 喻爱芳,陈蕾,胡祖明,刘兆峰;涤纶改性共混体系——PMMA/PET结晶性能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陈红;诺氟沙星与茜素红的显色反应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4年05期
7 慈天元;;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的综述[J];青岛医药卫生;2009年03期
8 于庆来;PMMA注射成型中的温度控制[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7期
9 许立宁,邓海金,曹赞华,李明;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J];塑料工业;2001年06期
10 刘瑞霞 ,李娜;洁具复合板材的成型加工[J];上海塑料;2001年04期
11 唐颂超,林祖庆,沈国栋,张德震;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研究(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2年04期
12 陈蕾,胡祖明,刘兆峰;PET/PMMA共混物等温结晶性能研究(英文)[J];合成纤维工业;2002年03期
13 易兰花;田俐;费俊杰;黎拒难;;诺氟沙星在碳糊电极上的阴极吸附伏安法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14 李顺义;张从良;李保莹;王岩;;土壤类型、温度和pH值对诺氟沙星吸附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15 周旭光,王永杰,张亚秋,封丽,张娜;电子受体与诺氟沙星的电荷转移反应[J];分析化学;1996年10期
16 黄智华,丘坤元;溶胶-凝胶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5期
17 张晓韦,舜雄,廖清仅,翁军,马东洪,黄文政;乳酸诺氟沙星的制备[J];广西化工;1997年01期
18 安玉贤,董丽松,庄宇钢,冯之榴;PVF_2/PMMA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5期
19 张淑敏,赫春香,汪秀龄;诺氟沙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和应用[J];分析试验室;1999年04期
20 翟茂林,余振,李军,伊敏,哈鸿飞;PVA膜共辐射接枝改性的初步研究[J];同位素;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劉惠文;林鴻明;胡宇光;劉維人;陳文章;;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 Gold/PMMA Hybrid Materials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丁明亮;张鹏;张敏;吴宇平;清水真;;新型PVA基聚合物与PVDF复合的单离子电解质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草案稿[A];全国第十三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韦林;;诺氟沙星的不良反应[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4年
5 杨英姿;祝瑜;姚燕;;超级吸水聚合物颗粒对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佳光;寇元;;基于改性PVP的温敏金纳米粒子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沈拥军;许建勇;;无PVA上浆的生产实践[A];“丰源杯”全国浆纱、织造学术论坛暨2011织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慧;陈慧闯;吁苏云;张伟;;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唐文君;孙月玲;陈瑞霞;朱进华;;无PVA上浆在涤棉品种上的应用[A];“丰源杯”全国浆纱、织造学术论坛暨2011织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红;王禹;刘畅;;纳米碳酸钙/PMMA义齿基托复合材料的研究[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妤;稀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胡育林;对Fe(Ⅲ)具有敏感性的荧光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胡流森;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参数化模型的稀土发光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熊远禄;PMMA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微发泡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必波;黄芩苷-PVP共沉淀物胶囊的制备及犬体内药动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牛震海;电纺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任亮;透明ABS树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学辉;芳香羧酸类与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铕(Ⅲ)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D];中南大学;2007年
9 张玲玲;离子载体类抗生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对AA肉鸡细胞色素P4501A和3A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宏辉;PVA颗粒与中药白芨栓塞犬子宫动脉的实验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艳;PVP/PVA复合水凝胶人工髓核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许晓琳;SrZnO_2及其掺杂的长波紫外激发荧光体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新丽;Mn_2O_3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其物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瑜婷;PVA/PAA SIPN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李春龙;PMMA骨水泥在不同粘稠状态下抗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胡玉美;PMMA用作义齿基托材料的共聚增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梁爽;四种室温固化型PMMA与热固化型PMMA粘结强度的性能比较[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孟婷;PMMA/S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子健;PMMA树脂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禹;纳米碳酸钙/PMMA义齿基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诺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记者 陆列嘉;合肥海关向首家AA类企业授牌[N];安徽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王树新;菏泽海关辖区3家企业获评全国AA类企业[N];菏泽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邓华 周磊 见习记者 张婧媛;南宁海关举行AA类、A类企业授牌仪式[N];广西日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黄瑚 通讯员 陈林微;开发区诞生首家“海关AA”[N];温州日报;2010年
6 饶兴鹤;亚洲PMMA价格再创新高[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记者 兰良增 通讯员 胡晓琳;石狮关区70家企业可申请AA类管理[N];石狮日报;2011年
8 本报主任记者 孙智超;老人“抱团取暖” 权利责任“AA制”[N];沈阳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成良;标普授予人民币债券AA——评级[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肖鑫;大连海关公布AA类、A类企业名单[N];国际商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