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格山剖面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摘要】: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选择了地层连续稳定、出露良好的新生代剖面—塔格山剖面进行了野外地层测量、岩性描述及样品采集。用超导磁力仪和磁化率仪作了系统的磁性地层研究,获得了该剖面的磁性地层年代和磁化率记录。以古地磁极性界线年代作为控制点,以沉积速率线性内插,计算了剖面各个位置的年龄,从而获得了该剖面的年代标尺;确定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结束、大规模沙丘开始发育及大砾石层形成的时代,从而对第三纪新特提斯海塔里木古海湾的演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年代及青藏高原的隆起提出了新的见解。通过古气候记录和沉积相的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晚新生代干旱化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干旱化与特提斯海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用热退磁方法和超导磁力仪对塔格山剖面非海相部分进行系统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该剖面磁性地层主要由Matuyama负极性时、Gauss正极性时、Gilbert负极性时上部组成,Matuyama负极性时的特征是有三个正极性亚时,Gauss的特征是中下部有两个负极性亚时,Gibert时上部出现较大段的负极性段,塔格山剖面陆相底界年龄为4.2Ma,顶部年龄为0.8Ma。
2.剖面磁性地层研究显示,冲积平原相与海相的界限位于Gilbert负极性时上部,年龄大约为4.2Ma,它标志着塔里木盆地西部残留海的演化于4.2Ma结束,塔里木古海湾最迟在4.2Ma退出。
3.塔格山剖面砾石层首次出现的年代为3.0Ma,标志着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升的时代为3.0Ma。
4.大规模风尘堆积开始发育的时代约为3.4Ma,它标志着晚新生代亚洲内陆进一步干旱化的开始,塔克拉玛干沙漠在3.4Ma就已经形成,同时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在此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
|
|
1 |
刘育燕;桂林甲宅太平岩洞穴石柱的古地磁年龄[J];中国岩溶;1995年03期 |
2 |
张昌达;量子磁力仪研究和开发近况[J];物探与化探;2005年04期 |
3 |
范长鑫,邱经武,唐志明,唐凤奇,陈开远,吴皖光,沈云虎;射频超导量子干涉器及测量系统[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4 |
刘育燕,杨巍然,森永速男,足立泰久,杨志华,安川克已;东秦岭造山带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5 |
杨机令;;如何提高“大地电磁测深仪”磁测探头的灵敏度[J];石油仪器;1988年04期 |
6 |
詹志佳;林云芳;;美国的地磁观测技术概况[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5年01期 |
7 |
岳乐平;;我国黄土古地磁学研究新进展[J];地质论评;1985年05期 |
8 |
邢凤桐;;当代物探发展的主要标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
9 |
张昌达,董浩斌;量子磁力仪评说[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10 |
邱尚涌;SQUID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1982年03期 |
11 |
许靖华;古海洋学的历史与趋向[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6期 |
12 |
张洪石;1986年科技活动记要[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7年01期 |
13 |
何仁汉;超导岩祥磁力仪研制近况与体会[J];低温与超导;1986年04期 |
14 |
程安龙;;地磁观测技术的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8年02期 |
15 |
WilliamD.MacDonald
,孟小红
,谭承泽;磁化率各向异性在沉积岩学岩浆岩学和结构构造学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9年03期 |
16 |
刘育燕,方国柱;华南板块的若干最新古地磁数据[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4期 |
17 |
朱日祥,赵希涛,魏新富,金增信;约12000年前地球磁场极性漂移的一个证据[J];科学通报;1992年17期 |
18 |
方国柱;刘育燕;;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若干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J];资源环境与工程;1992年01期 |
19 |
张洪瑞;范正国;;2000年来西方国家航空物探技术的若干进展[J];物探与化探;2007年01期 |
20 |
张昌达;;关于磁异常探测的若干问题[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