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峰驼、牦牛、黄牛、犏牛和水牛的掌骨、指骨及籽骨的解剖学研究

佘秋生  
【摘要】: 用X光摄影、CT、大体解剖学及形态测量方法,对成年双峰驼(七峰)的掌骨和指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Ⅲ、Ⅳ掌骨发育完全,并在胎儿期愈合成大掌骨。大掌骨呈细长的杆状,其长宽指数为11.66%,长厚指数为9.91%。第Ⅲ、Ⅳ指发育完全,每指有三个指节骨和两个近籽骨。在指骨下面,有一个非常发达的指枕,由三个脂肪垫(中心、近轴侧和远轴侧)和一个弹性纤维垫组成。在X光片上,掌指关节的间隙约为0.6-0.8cm,近指节间关节的间隙约为0.4-0.6cm。第Ⅲ指骨的相对密度比第Ⅳ指骨的大,其重量和体积比第Ⅳ指骨小。轴侧近籽骨的相对密度比远轴侧近籽骨小,其体积和重量比远轴侧近籽骨的大。近节指骨和中节指骨的远端部分近似扁圆。第Ⅲ、Ⅳ指的近节指骨体积之间、中节指骨体积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第Ⅲ、Ⅳ指近节指骨远端的掌远轴侧关节面的最大高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第Ⅲ、Ⅳ指近节指骨、远节指骨的近端关节面面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对成年雌性牦牛、黄牛、犏牛和水牛(每种三头)掌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左、右侧相应的测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大掌骨底的平均最大横宽最大(6.90cm),牦牛最小(5.23cm),水牛(6.34cm)和犏牛(5.87cm)介于二者之间。水牛大掌骨头平均最大横宽最宽(7.09cm),牦牛的最小(5.36cm),黄牛(6.63cm)和犏牛(6.24cm)介于二者之间。水牛的长宽指数最大(21.26%),牦牛次之(20.88%),犏牛第三(20.14%),黄牛最小(17.44%)。牦牛的长厚指数最大(14.49%),黄牛的最小(12.56%)。黄牛大掌骨的平均最大长度最大(21.33cm),牦牛的最小(14.08cm)。第Ⅲ掌骨近端关节面面积比第Ⅳ掌骨近端关节面面积大,第Ⅲ、Ⅳ掌骨近端关节面面积由大到小的次序为:黄牛>牦牛>犏牛>水牛。第Ⅲ、Ⅳ掌骨远端关节面面积的大小情况与近端的模式相同。犏牛大掌骨的平均相对密度最大(1.82),牦牛的最小(1.44),黄牛(1.70)和水牛(1.49)介于二者之间。牦牛第Ⅱ掌骨的平均长度为1.50cm;犏牛第Ⅱ掌骨大部分与大掌骨融合;黄牛绝大多数已完全与大掌骨融合,只有个别仅存微小的第Ⅱ掌骨;水牛则完全消失。 对成年雌性牦牛、黄牛、犏牛和水牛(每种三头)的指骨和籽骨相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左、右侧之间,第Ⅲ、Ⅳ指之间,第Ⅱ、Ⅴ指之间,相应的测量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的各节指骨和籽骨的相对密度均最小:近节指骨(1.20),中节指骨(1.20),远节指骨(1.27),轴侧近籽骨(1.22),远轴侧近籽骨(1.31),远籽骨(1.02);犏牛近节指骨的相对密度最大(1.34),水牛的中节指骨的相对密度最大(1.41),黄牛的远节指骨的相对密度最大(1.51),犏牛的轴侧近籽骨的密度最大(1.34),黄牛的远轴侧近籽骨和远籽骨密度最大(1.43、1.24)。犏牛的第Ⅱ、Ⅴ指指骨密度最大(1.92、1.32),黄牛的最小(1.03、0.95)。在每一种内,对牦牛、黄牛、犏牛来说,第Ⅲ、Ⅳ指骨的密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远节指骨>中节指骨>近节指骨;但对水牛来说,这个次序却是:中节指骨>近节指骨、远节指骨。在这四种牛中,籽骨的相对密度由高到低的次序是:远轴侧近籽骨>轴侧近籽骨>远籽骨;第Ⅱ、Ⅴ指的近节指骨密度比远节指骨大。 上述结果说明:这五种动物的掌骨、指骨和籽骨的独特结构能够与前肢脚部的其它结构很好地配置,支持巨大的身体,并能很好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黑占珠,谢仲强;青海果洛州德昂乡屠宰牦牛大肠杆菌耐药性观察[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年02期
2 刘亚刚;刘内生;朱新生;;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3 欧阳熙;;牦牛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4 余四九,陈北亨;牦牛发情特性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J];动物学报;1997年02期
5 曾群辉,查果,旦巴次仁,索珍,潘多;牦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诊断[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年02期
6 王洪志;罗光荣;文勇立;王爱华;;川西北草原冬季发生牦牛焦虫病诊治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钟光辉,文勇立,字向东,蔡立,刘成烈,倪银安,叶子月哈,阿什木呷;九龙牦牛体躯结构性状与胸围相关关系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8 田淑琴,彭中利,邓孝廷,卢建远,徐崇荣;牦牛瘤胃纤毛虫与其营养代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9 梁东春,张俊,谢娟,左爱军,张镜宇;牦牛肝脏cDNA文库的构建[J];遗传;2003年04期
10 李齐发,赵兴波,罗晓林,姚平,李宁,田志华,吴常信,谢庄;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J];遗传学报;2004年05期
11 姬秋梅,普穷,达娃央啦;斯布牦牛产绒性能及绒毛品质分析[J];西藏科技;2004年12期
12 李莉;;不同海拔地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的测定[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3 郑玉才;韩正康;;牦牛乳中几种酶活力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4 罗桂花;青海不同种群牦牛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J];兽类学报;1997年01期
15 钟金城,陈智华,字向东,文勇立,马力;牦牛数量性状主基因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6 赵胜,张琴,廖伟璇,何凯;41条牦牛CDS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7 金建华;吴启勋;;青海湖区牦牛体内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8 崔燕;贺延玉;王剑;;成年牦牛心室壁微血管的形态特征[J];兽类学报;2008年03期
19 陈守筠;郑玉才;余桂馨;;麦洼牦牛和德昌水牛血清酯酶同工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20 钟金城;张成忠;蔡立;;牦牛(Bos Grunniens)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青;张勤文;李莉;荆海霞;牛海林;薛乾;梁林;俞红贤;;高原牦牛肺泡组织结构的观察和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阎萍;梁春年;郭宪;;牦牛生产发展浅议[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3 潘和平;;生物技术在牦牛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威;张建勋;薛白;康坤;王之盛;;冷季补饲精料对牦牛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包鹏甲;阎萍;梁春年;郭宪;裴杰;褚敏;朱新书;;牦牛远缘杂交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郭宪;丁学智;梁春年;包鹏甲;阎萍;;高寒牧区牦牛繁育综合技术措施[A];《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包鹏甲;阎萍;梁春年;郭宪;丁学智;;高寒牧区牦牛冷季暖棚饲养技术要点[A];《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简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学智;郭宪;梁春年;阎萍;;甘南牧区牦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A];《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平贵;李华德;罗光荣;;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牦牛产业化发展[A];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双峰驼和牦牛繁殖季节褪黑素与促性腺激素之间的关系[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王召锋;牦牛驯化和适应:线粒体基因组证据[D];兰州大学;2011年
3 徐志浩;雄性双峰驼生殖系统组织学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佘秋生;双峰驼、牦牛、黄牛、犏牛和水牛的掌骨、指骨及籽骨的解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文卫东;双峰驼牙齿形态与头颅的相关性和MPR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何晓红;中国主要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mtDNA异质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鱼小军;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世华;几种生殖激素对体外培养的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9 安登第;牦牛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构建与16S rDNA生物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10 袁国强;双峰驼心脏的血液供应和肥大细胞、胶原纤维、心钠肽的分布[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辉;双峰驼喉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罗一玮;双峰驼副性腺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特征[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刁睿鑫;双峰驼胎儿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体外受精的初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国生;牦牛能量物质转运及代谢的部分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表达谱及多态性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莹;牦牛适应高寒营养胁迫的尿素氮代谢机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王旭强;双峰驼、牦牛、黄牛蹄甲和蹄缘毛囊发育的形态学及β-Catenin的表达模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郝明超;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8 姚志诚;贺兰山野化牦牛食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郑元章;ER-α在双峰驼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表达[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孙凯;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全基因的测序、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朝霞 实习生 刘婉琼;甘南牦牛纳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N];甘肃日报;2010年
2 莫建;“彼阳牦牛”补上一课[N];经济日报;2001年
3 记者 谢伟;全区牦牛育肥项目现场会在那曲召开[N];西藏日报;2008年
4 记者 巴桑次仁;类乌齐县组建牧民牦牛育肥协会[N];西藏日报;2008年
5 宋海云;我州首个牦牛扩繁基地在久治建成[N];果洛报;2010年
6 索穷;“高原迎宾第一人”[N];西藏日报;2003年
7 娜娜;雅江牦牛改良走出困境[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8 普穷;牦牛冬春季放牧注意事项[N];西藏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开波 李成业;“羚羊速度”与“牦牛精神”[N];西藏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朱颖;我区成立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N];西藏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