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石鸡分子生态学研究

于宏丽  
【摘要】: 石鸡(Alectoris chukar)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荒漠环境的指示性鸟类,是广布种,亚种分化众多。由于更新世冰期的影响,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进化历史和系统地理结构。本文旨在通过对mtDNA细胞色素b基因828bp序列遗传信息的分析,达到如下目的:(1)重建我国石鸡的系统地理结构,阐明更新世冷暖气候交替发生对它们系统进化的作用;(2)揭示环境因子对石鸡贺兰山亚种(A.c.potanini)遗传结构的影响(3)设计合理的取样策略(4)从遗传学角度探讨石鸡的保护问题。 本文共分析了石鸡238个样本,分为形态差异明显的6个亚种:华北亚种Alectoris chukar pubescens、贺兰山亚种Alectoris chukar potanini、南疆亚种Alectoris chukar pallida、新疆亚种Alectoris chukar falki、准噶尔亚种Alectoris chukar dzungarica、疆西亚种Alectoris chukar pallescens。 结果表明,石鸡的Cytb基因密码子存在偏倚,A和C比例明显高于G和T的比例。石鸡238个样本共发现28个变异位点,26种单倍型,单倍型C1为所有种群共享,所占比例为58.82%。除了准噶尔亚种、南疆亚种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少,而且采样点都位于亚种分布的边缘地带而与其他大多数亚种的遗传分化较小外,其他各亚种间都有显著的遗传差异,部分的支持了传统的按表形和生境进行的亚种分类。6个亚种在系统地理结构上属于“系统发生连续,具有部分空间隔离”的地理格局。 6个亚种根据单倍型系统树分为两个亚种组:A.c.pubescens-A.c.potanini亚种组和Alectoris chukar pallescens -A.c.pallida-A.c.falki-A.c.dzungarica。两亚种组间的分歧进化大约在21万年前,主要受更新世第四次冰期的影响。A.c.pallescens由于受第三次冰期的作用,与其他亚种在20.7-33.3万年前率先开始独立进化。A.c.dzungarica、A.c.pallida、A.c.falki之间的分化主要受第四次寒冷期的影响,分歧时间约10-20万年。A.c.potanini和A.c.pubescens的分歧时间为5.3万年,主要受第五次寒冷期以及暴雨泥石流的影响。可见,我国石鸡的亚种分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受更新世中晚期冰期间冰期的反复作用以及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暴雨泥石流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贺兰山亚种6个地理种群分为差异极显著的南北两个集群,其系统地理结构属于“系统发生连续,具有部分空间隔离”的地理格局。 贺兰山亚种6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温度和降水量负相关,与日照率正相关,其中核苷酸多样性与日照率和降水量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日照率和降水量是影响A.c.potanini遗传多样性的决定因子。日照率和降水量对种群间遗传距离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变异系数是序列变异率的主导因子。碱基组成受海拔、日照率、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本文所选的9个环境因子中,日照率对石鸡贺兰山亚种遗传结构的影响最大。 温度和降水量变异系数与贺兰山亚种遗传多样性、种群内遗传距离和序列变异率负相关,说明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的累积。 石鸡采样范围可能是决定环境因子对遗传多样性影响结果不同的一个因素。本实验结果和以往的研究都表明来自采样范围较广、生境差异较大或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低的石鸡属鸟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温度和降水量负相关,来自采样范围较小、生境差异较小的或降水量相对较高的石鸡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温度和降水量正相关。 对寿鹿山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样本量的研究表明,样本量为15时,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都相对较高,并在15后趋于稳定,所以对石鸡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的合理样本量大约为15。 喀喇昆仑山种群(疆西亚种种群)和天山、北山、贺兰山、寿鹿山种群由于高度的地理隔离,应划为5个不同的的进化显著单元进行应重点保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国华;刘相全;杨建敏;张锡佳;刘爱英;谭福奕;;海蜇养殖群体及自然捕获群体ITS序列遗传分析[J];海洋科学;2010年10期
2 杨频;张浩;陈立侨;叶金云;禹娜;顾志敏;宋大祥;;利用COI基因序列分析长江与澜沧江水系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结构(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7年02期
3 黄姝博;胡永红;吴冬;田旗;李宏庆;;福建地区小叶买麻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广西植物;2010年05期
4 黄族豪;刘发;龙进;;大石鸡兰州亚种的mtDNA种群遗传结构、单倍型分布和遗传多样性(英文)[J];动物学报;2006年04期
5 张颖娟;王玉山;;珍稀濒危植物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研究;2008年05期
6 孙庆华;陈迎春;王海波;D.A. DOWNIE;翟衡;;我国根瘤蚜mtDNA CO Ⅰ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英文)[J];昆虫学报;2009年08期
7 李东明;林刚;郑劲松;夏军红;胡成钰;王丁;;两个不同江豚群体ISSR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6期
8 马佳梅;殷寿华;;西双版纳地区流苏石斛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9年01期
9 高强;郑小东;孔令锋;王昭萍;王如才;;长蛸Octopus variabilis自然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曹曼曼;刘迺发;王小立;关猛猛;;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斑翅山鹑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英文)[J];Chinese Birds;2010年01期
11 张杰;吴迪;汪春蕾;屈红军;邹学忠;杨传平;;应用ISSR-PCR分析蒙古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7年03期
12 何玮;郭亮;王岚;杨威;唐琳;陈放;;麻疯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13 阿地力江·卡德尔;恩特马克;曹杰;吐尔孙江·努尔麦麦提;塔吉古丽·阿不里克木;马合木提·哈力克;;普氏野马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多态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8年04期
14 秦永燕;王祎玲;张钦弟;毕润成;闫桂琴;;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年04期
15 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20期
16 贺随超;马履一;陈发菊;;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12期
17 束靖;李琪;于瑞海;田传远;;皱纹盘鲍野生与养殖群体微卫星标记遗传变异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8 蔡凝枫;严宁;胡虹;刘涛;;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8年01期
19 陈雨;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广东高州7个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J];植物学通报;2008年04期
20 李艳;朱柏芳;江玉梅;鲁顺保;朱笃;;江西穗花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双;张岩;高天翔;柳本卓;矢部卫;樱井泰宪;;小黄鱼和斯氏美首鲽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慧芳;张汤杰;陈宽维;汤青萍;高玉时;;江淮流域家鸭资源系统进化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杜娟;何大乾;刘益平;朱庆;;西湖野鸭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分析[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梁银明;朱旺升;李凯;周宇荀;肖君华;;野生小家鼠自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5 王含彦;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硬粒小麦EST-SSR变异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沈玉帮;冯冰冰;张俊彬;李家乐;;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分析对我国紫贻贝群体遗传遗传性的研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彦群;秦利;李玉萍;王欢;夏润玺;齐永红;李喜升;鲁成;向仲怀;;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比较(英文)[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英惠;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凌;阎新;杨桂玲;饶琼;江玉梅;余潮;朱友林;;野生和栽培大豆连锁不平衡的结构[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何承忠;张志毅;段安安;冯夏莲;;滇杨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金钱槭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及谱系地理研究(续)[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杨志松;我国石鸡属鸟类系统地理结构及其种间杂交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刘美华;长柄水青冈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5 杨建敏;中国沿海脉红螺Papana Venosa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宋森;石鸡的分子生态及系统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翀;绞股蓝属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周晓平;13种鹭科(Aves:Ardeidae)鸟类系统关系及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若余;中国山羊、黄牛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继梅;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宏丽;我国石鸡分子生态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徐基平;新疆野生啤酒花叶绿体DNA的微卫星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王岚;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川产道地药用植物川芎的遗传多样性[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洪梅;红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遗传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周毅;中国特有植物羊踯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小芬;盐地碱蓬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龙;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结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霍俊宏;中国六个地方绵羊品种mt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芹;浙闽大黄鱼群体RAPD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姚莉;中国特有种—濒危植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 S.Y.Hu)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2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公务员 钱兆成;“注石鸡”——人们不能承受之重[N];健康报;2011年
4 陈一舟;发挥城市的“大避难所效应”[N];中国社会报;2011年
5 蔺玉红;单倍型移植治疗再障性贫血获成功[N];光明日报;2007年
6 闫龑;单倍型移植治疗重症再障[N];健康报;2007年
7 实习生 冯珺 记者 李禾;贵州兴建我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柯立;本报记者在新潟避难所的一日[N];长江日报;2011年
9 ;石鸡的饲养管理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10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张兆杰;欧元疲态未改美元成为避难所[N];中国信息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