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西临准噶尔盆地,南临吐鲁番-哈密盆地,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盆地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三塘湖盆地是由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原型盆地叠加形成的展布范围较小的复合型含油气盆地。
论文在收集和整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试图探讨构造—热事件对烃源岩的改造与影响等科学问题,其主要认识如下:
在研究石炭系碎屑岩沉积厚度基础之上,重点对三塘湖地区上石炭统的巴塔玛依内山组(C_2b)、哈尔加乌组(C_2h)、卡拉岗组(C_2k)进行了研究。认为哈尔加乌组(C_2h)是上石炭统泥岩主要沉积期,也是上石炭统的主要烃源岩。其中,哈尔加乌组泥岩大部分为很好—极好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也具有随深度逐渐变好的趋势。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泥岩主要以Ⅱ_2—Ⅲ型偏Ⅱ_2型干酪根为主,含少量Ⅰ、Ⅱ_1型干酪根。哈尔加乌组泥岩主要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巴塔玛依内山组泥岩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烃源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的早、中期,少量样品热演化程度达到生油-湿气阶段。巴塔玛依内山组泥岩热成熟度要高于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三塘湖盆地剖面泥岩样品主要为差—一般烃源岩。姜巴斯套组烃源岩好于巴塔玛依内山组,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相对最差。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岩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石炭统的沉积环境为淡水环境,并且呈现水体深浅不同的特征。地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伊吾、纸房、大黑山等5个剖面及岩体一侧五个样品,其有机质形成的古环境为咸水还原环境,有机质输入以藻类等低水生生物和细菌为主,岩心样品的有机质类型为Ⅱ型~Ⅲ型,即含腐泥的腐殖型或腐殖型,而剖面样品主要为腐泥型。从多种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显示的结果来看,石炭系剖面样品的古沉积环境为咸化深水条件下的还原环境;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海相藻类Ⅱ型~Ⅰ型),有机质输入以藻类等水生生物为主,细菌有机质和少量的陆源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贡献;有机质的演化程度总体为过成熟。
中晚期海西构造运动以来构造—热事件对石炭系烃源岩的熟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岩浆活动使地温梯度升高,促进了该区石炭系烃源岩快速达到成熟阶段,有利于烃类的形成。另一方面,火山-岩浆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地幔物质,这些物质的加入对有机质生烃演化起到了明显的催化作用,促进了烃类的形成。通过分析辉绿岩岩体一侧不同距离的烃源岩样品各项地球化学特征发现,该组烃源岩整体成熟度较高,同时靠近岩体1m~1.5m距离范围内,有机质的各项成熟度指标具有异常增高的趋势,说明侵入岩体与直接接触的烃源岩的烘烤作用的范围相对较小,大约在1.5m以内。
|
|
|
|
1 |
朱翠山,郭稚弧,包建平,马安来,黄光辉,李贤庆,钟宁宁;三塘湖盆地煤成油地球化学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2 |
王昌桂,杨飚;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前景[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
3 |
王志勇,卫延召,赵长毅;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
4 |
谢志清,闫小雄,周立发;三塘湖盆地下白垩统剥蚀量恢复及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J];石油实验地质;2001年01期 |
5 |
霍永忠,钟宁宁,熊波;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6 |
熊琦华,吴胜和,魏新善;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储集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
7 |
张枝焕,关强,阳安成;三塘湖盆地煤层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3期 |
8 |
俞仁连,杨树生,赵立群;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查方向[J];新疆地质;1996年02期 |
9 |
李红,柳益群,刘延莉,姜官波;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沉降史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0 |
唐勇;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特征及评价[J];新疆石油地质;1998年06期 |
11 |
金和海;新疆三塘湖盆地盖层特征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分析[J];铀矿地质;2003年02期 |
12 |
熊琦华,吴胜和;新疆三塘湖盆地煤系地层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成因机理及储集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1997年02期 |
13 |
孔凡军;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海相化石的发现及环境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1998年06期 |
14 |
包建平,马安来,黄光辉,李贤庆,钟宁宁;三塘湖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4期 |
15 |
谢庆宾,韩德馨,朱筱敏,朱毅秀;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1期 |
16 |
刘延莉,柳益群;三塘湖盆地二叠纪芦草沟组分布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2004年02期 |
17 |
张育民;李红;朱玉双;;新疆三塘湖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8 |
胡斌,关强,朱伯生,张或丹;三塘湖盆地构造及形变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1999年05期 |
19 |
张卫彪,钟宁宁,任德贻;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初次运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20 |
赵宝光,尹海生,何发扬,黄大友;三塘湖盆地基底特征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影响[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