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蛋白S10的甲基化对其与B23相互作用的影响
【摘要】:
核糖体负责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其数量和状态跟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核糖体复合体亚基的蛋白很多是被翻译后修饰的,包括磷酸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这些修饰会影响核糖体的发生或功能,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核糖体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包括精氨酸残基和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修饰,而精氨酸的ω-N~G的甲基化是由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methyltransferase,PRMTs)催化形成的。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是甲基化转移酶家族成员之一,可以通过对底物蛋白质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来调节其功能。
我们先前的研究已证明,核糖体蛋白S10(Ribosomal Protein S10,RPS10)在核内定位于核仁区域,57%集中在核仁颗粒组分区,其余的43%定位于核仁致密纤维组分区;而R158/160K突变体则全部集中于核仁致密纤维组分区。本研究的结论:Ⅰ.通过甲基化实验,发现PRMT5能甲基化RPS10的158和160位精氨酸。Ⅱ.应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RPS10是一个新的B23结合蛋白,GSTpull-down实验表明这种结合是直接的;而R158/160K甲基化突变体与B23的结合能力减弱。而B23是核仁颗粒组分区的标志蛋白,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在核糖体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这项研究说明,B23能够选择性的结合甲基化的RPS10,并将其存储在核仁颗粒区。
综上所述,PRMT5可能通过甲基化修饰核糖体蛋白S10,从而影响其与B23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该甲基化酶的下游功能的调节。
|
|
|
|
1 |
商璇,何焱,张雷,何春江,夏来新,高尚,郭一清,程汉华,周荣家;黄鳝性腺高表达的核糖体蛋白基因[J];遗传;2005年02期 |
2 |
陈斌朝;从卡介苗提取的核糖体蛋白的免疫学性质[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3期 |
3 |
裘霁;;核糖体RNA具有蛋白质合成的酶活性[J];生物学通报;1993年08期 |
4 |
谢荣;刘望夷;朱家壁;俞冠翘;;苜蓿根瘤菌自生与共生状态下核糖体蛋白的比较[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
5 |
张必良;王玮;;RNA在核糖体催化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1期 |
6 |
乔广行;李涛;王克荣;;栗疫病菌泛素核糖体L40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
7 |
杨品红;王志陶;王志勇;;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
8 |
郑硕;植物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概况[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1期 |
9 |
陈忠科,王学刚,张燕君,王晋,梁恺龙,张红卫;青岛文昌鱼核糖体蛋白AmphiL11基因的克隆和同源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
10 |
张竞男,宋平,吕道远;鲇鱼和斜带石斑鱼核糖体蛋白L15完整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4期 |
11 |
韦双双,张英霞,李文辉,张云;眼镜王蛇泛素融合蛋白基因和核糖体蛋白L30基因的克隆及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5年04期 |
12 |
荣凤山;;肺炎杆菌和肺炎球菌核糖体及核糖体蛋白的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年04期 |
13 |
白秉学,徐东刚,王金凤,彭善云,邹民吉,范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与核糖体蛋白L22相互作用的发现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验证[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10期 |
14 |
侯丙凯,党本元,周奕华,陈正华;油菜叶绿体核糖体蛋白基因rps7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J];植物生理学报;2000年04期 |
15 |
王群,杨翠红,周津,王秀琴,周传农,刘芝华,吴旻;食管癌表达上调基因EC45 cDNA的克隆[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
16 |
王宁,陈润生,王永雄;16个完整基因组中核糖体蛋白基因排列顺序保守性的研究[J];中国科学C辑;2000年01期 |
17 |
张晋华;崔峥嵋;;核糖体蛋白S5(RPS5)基因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7年01期 |
18 |
马成英;郭磊;刘昕;周兴涛;;TOP mRNA及其5′TOP序列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J];江西科学;2009年04期 |
19 |
戴育成,戴革;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
20 |
梁凤霞;;核仁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的[J];生物学通报;199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