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和实证
【摘要】:
退耕还林是我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具体落实这一决策的微观主体。而农民的行为受制于行为利益。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能否实现其经济目的,是激发农民参与热情的关键,也是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提。只有充分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才能为退耕还林工程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这一点对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的退耕还林工作更富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阐述和评价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重点回顾了甘肃省退耕还林的历程,总结了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民所处的内外环境,总结了其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创新性地探讨了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的行为逻辑。在此基础上,本部分重点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民收入的内外机理。第四部分属于实证部分,主要对比分析了典型地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农户退耕前后的收入情况。第五部分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甘肃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政府要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后续补贴的持续性,并进一步完善促进退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
|
|
|
1 |
刘晴,庞景润;西部林业建设与退耕还林政策之探讨[J];林业经济;2002年11期 |
2 |
伍荔霞
,江秀奎;农民欢呼:退耕还林政策好![J];广西林业;2002年05期 |
3 |
许勤;中国退耕还林政策与管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J];林业经济;2002年07期 |
4 |
康勇军;《中国退耕还林政策与管理技术案例研究》正式出版[J];森林与人类;2003年01期 |
5 |
李孟波;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2期 |
6 |
温亚利,陈丽荣;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J];林业经济;2003年09期 |
7 |
;退耕还林政策问答[J];农家参谋;2003年02期 |
8 |
戴晓林
,陈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建设秀美岚皋[J];陕西林业;2001年04期 |
9 |
;退耕还林政策问答[J];新疆林业;2002年06期 |
10 |
贾卫国,周辉;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J];林业建设;2004年06期 |
11 |
贾玉飞,贾伟;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0期 |
12 |
蹇莉;;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延庆县的实地走访[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
13 |
;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文件的通知[J];云南政报;2002年14期 |
14 |
宋乃平,陶燕格,王磊,刘艳华,马忠玉;从宁夏原州区的调查看退耕还林政策的不足[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5期 |
15 |
巫若枝;;中国退耕还林政策之社会性别分析——以宁夏、贵州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16 |
谭晓梅;;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
17 |
郗静;曹明明;陈海;;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3期 |
18 |
胡永辉;玉带河畔春潮涌——汉中市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试点工作纪实[J];陕西林业;2001年02期 |
19 |
李艳;王治海;;新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的经济学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
20 |
仝小林;;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浅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