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碎屑岩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的初步研究
【摘要】:
西准噶尔地区隶属于中亚造山带,其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和天山造山带两个次一级造山带之间,归属于古生代的大陆增生褶皱区,主要由华力西期褶皱山系组成。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出露的地层不全。本文是在扎实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及翔实的室内资料分析基础上,采用地质学综合研究法,利用区域地层、火山旋回及岩石学特征对西准噶尔托里县老风口地区地层进行了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组岩石粒度分析数据、古生物化石及侵入岩年龄数据对西准噶尔托里县老风口地区地层的沉积-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为西准噶尔沉积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马拉苏组(D1ml):通过侵入该组的阿克乔克岩体二长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410.5±2.9Ma)和色尔登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309.9±2.4Ma)分析,马拉苏组沉积时代早于阿克乔克岩体二长闪长斑岩形成时代(410.5±2.9Ma);结合火山地层和火山喷发旋回特点,并与区域地层对比分析,可知该地层归属于早泥盆世。该时期火山活动由弱变强,在研究区就地形成了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安山质火山熔岩的火山岩建造;同时岩石粒度数据、古生物化石特征表明,该区域当时属于浅海相环境,火山活动由弱变强。
(2)库鲁木迪组(D2k):通过侵入该组的哈图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319.6±3.2Ma)分析,库鲁木迪组沉积时代早于哈图岩体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319.6±3.2Ma);结合火山地层和火山喷发旋回特点,并与区域地层对比分析,可知该地层归属于中泥盆世。该时期火山活动具有由强→弱→强的特点,在研究区就地形成了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安山质熔岩的火山岩建造;同时岩石粒度数据表明,该区域当时属于浅海相环境。
(3)姜巴斯套组(C1j):通过火山地层和火山喷发旋回特征分析,并与区域地层对比分析,该地层归属于早石炭世。该时期火山活动微弱,在研究区就地形成了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火山熔岩的火山岩建造;同时结合岩石粒度数据、古生物化石特征表明,该区域当时属于浅海相环境。
|
|
|
|
1 |
孙善平
,李家振
,朱勤文
,魏海泉;国内外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历史及现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
2 |
杨忆;沈远超;;新疆西准地区古生界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01期 |
3 |
魏荣珠;董挨管;李嵩;王瑞军;柴金钟;;西准噶尔玛依勒山一带早泥盆世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1期 |
4 |
李兆鼎;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和命名[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4年04期 |
5 |
吴庆福;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板片演化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1985年01期 |
6 |
周良仁;;新疆西准噶尔地槽多旋回发展及其迁移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6年02期 |
7 |
周良仁;;新疆西准噶尔地槽多旋回发展及其迁移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6年13期 |
8 |
冯益民;;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7年04期 |
9 |
代三省;;西准噶尔地区金矿地质特征[J];西北地质;1988年02期 |
10 |
张琴华,魏洲龄,孙少华;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的形成时代[J];新疆石油地质;1989年01期 |
11 |
高联达;西准噶尔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J];新疆地质;1993年03期 |
12 |
白文吉,杨经绥,周美付,胡旭峰;西准噶尔不同时代蛇绿岩及其构造演化[J];岩石学报;1995年S1期 |
13 |
李睿;西准噶尔地区海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演化及成因[J];新疆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
14 |
丘东洲,李晓清;盆-山耦合关系与成烃作用——以准噶尔西北地区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3期 |
15 |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潘鸿迪;孟磊;宋国学;代华五;;西准噶尔谢米斯台铜矿的发现及意义[J];新疆地质;2010年04期 |
16 |
王晓伟;杨春霞;刘景显;田向盛;;西准噶尔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
17 |
古文泉,张继淹;桂北奥陶系底部发现火山碎屑岩系[J];南方国土资源;1986年01期 |
18 |
郝梓国,王希斌,鲍佩声,彭根永,金远新;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
19 |
蔡土赐;西准噶尔中志留统和下泥盆统四射珊瑚新种[J];新疆地质;1997年03期 |
20 |
赵玉光,肖林萍;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纪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演化耦合[J];地质论评;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