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唐丙喜  
【摘要】: 第一部分大黄甘草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9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SO)、SAP组(SA)、大黄甘草汤治疗组(RG),逆行胰胆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造成大鼠SAP模型,RG组给予大黄甘草汤(0.25g/mL)0.6mL/100g灌胃,SO组与S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于术后6h,12h,24h分批处死,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病理学评分;测量血清中淀粉酶的变化及血清和肺组织IL-6、IL-10、TNF-α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三组胰腺及肺脏病理学观察:SO组肺脏及胰腺组织结构正常;SA组可见胰腺间质和胰腺小叶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有弥漫性出血及片状坏死;肺脏可见肺泡壁破裂,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RG组胰腺及肺脏改变均较SA组明显减轻,SA组与RG组组内各时点改变呈逐渐加重趋势。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SA组比较,RG组胰腺及肺脏损伤均明显减轻(P<0.05)。SA组与RG组组内各时点淀粉酶呈逐渐增高趋势,且RG组较SA组明显降低(P<0.05)。肺脏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r=0.807,P<0.0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9,P0.01),与NF-KBP65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827,P0.01);TLR4、NF-KBP65表达水平于6h时明显升高(P0.01),TLR4表达水平于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NF-κBP65表达水平在三个时间点逐渐升高;RG组表达水平明显比SA组降低(P0.05)。TLR4与NF-KBP6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1);与SA组相比,血清及肺组织IL-6、TNF-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大黄甘草汤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的表达,降低IL-6、TNF-α,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有关。 第二部分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肺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onventional treatment, CT, n=34),大黄甘草汤灌胃组(RG,n=3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RG组加用大黄甘草汤灌胃。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PH、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分压/吸入氧比值(PaO2/FiO2)、肝功能、血浆电解质、葡萄糖及C-反应蛋白;并行APACHEⅡ评分,ALI、ARDS等并发症及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48h,96h取血测TNF-α, IL-10水平。 结果:治疗后24h,48h,96h,与CT组比较,RG组在生命体征、血糖、血钙、肝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反应肺功能的指标(pH、HCO3、PaO2、PaO2/FiO2)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RG组较CT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CT组比较,RG组TNF-α、MCP-1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RG组在治疗后ALI、ARDS等并发症较CT组明显改善(P0.05);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改善(P0.05)。 结论:大黄甘草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肺脏功能及全身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兴培;;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已即吐”症20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2 顾炼勤;泡服大黄甘草汤治疗大咯血验案2例[J];中国临床医生;1998年06期
3 邓少玲,陈文雄;大黄甘草汤在毒鼠强中毒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2年07期
4 张华,朱菊芬;大黄甘草汤治疗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116例小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4年04期
5 朱孝礼;大黄甘草汤在新生儿疾病中的运用[J];四川中医;1995年11期
6 熊杰 ,李淑萍;Kremezin及大黄甘草汤并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年02期
7 虞觐冠,袁茹坚;大黄甘草汤在新生儿疾病中的运用[J];河南医药信息;1998年08期
8 刘兴旺,王磊!463000;大黄甘草汤治疗新生儿疾病[J];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02期
9 袁菇坚,虞觐冠;大黄甘草汤在新生儿疾病中的运用[J];中国民间疗法;1994年04期
10 王朝中;长期服用大黄甘草汤治疗1例动脉硬化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症[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年03期
11 刘孟安;袭柱婷;李治淮;杨际超;陈洪荣;;大黄甘草汤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2 杨福顺;大黄甘草汤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30例[J];中医药信息;1999年03期
13 王尧;;大黄甘草汤治疗急重呕吐86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05期
14 陈秀凤;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12期
15 金筱泰,邵卫中,袁祖荣,雷若庆,王建承,张圣道;25年3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16 廖兴建,夏觉中;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报告[J];四川医学;1999年02期
17 何道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8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1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 ,张圣道;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20 余枭,李永国,万剑,张树友,陈业煌;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鹤;;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腹腔测压和血液滤过病人监护[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傅强;崔乃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器官损害的特征及防治[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丽敏;陈兵;;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许永春;冯青青;李春安;幸军;李婷婷;;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费梅香;项惠芳;黄黎娟;龚亚萍;;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护理[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兰芳;;病例讨论:梦想与现实:一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与护理[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剑荣;刘长文;胡炜;陆俊;;妊娠期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临床分析[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董云;;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诊治护理[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9 徐一宁;许环应;李财宝;;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10 周虎;幸军;冯青青;李春安;樊拖迎;;高敏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探讨[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锐;长链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维;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损害及山茛菪碱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3 路筝;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EM-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和分子治疗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小红;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凌云;复合乳酸菌对不同营养途径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高振明;水通道蛋白-1(AQP-1)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药清胰汤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曾方银;尿胰蛋白酶原-2和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周一农;白细胞介素1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和低钙血症的相关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9 郑练;益母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任双义;Caspase-1相关的信号通路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清胰汤的干预[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丙喜;大黄甘草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孔祥才;大黄甘草汤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黄斌;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庞春;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陆贝;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裴建军;CT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陆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损伤胰腺的组织修复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吴宙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比较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苏晓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及其配体HMGB1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陆婷娜;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作用——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有望降低[N];健康报;2011年
2 重庆 陈永久;大黄甘草汤善治上焦热[N];民族医药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林 实习生 刘梦;科技之光照耀临床[N];江西日报;2010年
4 何进 特约通讯员 高铭华;一批高等级成果惠及军内外患者[N];解放军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智敏;临床系统型研究基金中国试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教授 李维勤 黎介寿;多管齐下对付重症胰腺炎[N];健康报;2009年
7 程守勤;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有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旷惠桃 潘远根;《金匮要略》调理脾胃四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梁珂 舒志军;医学模式必将走向多元和整体[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文亭 实习生 胡媛 唐雨洁;筑牢生命安全长堤[N];江西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