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中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上海市两起“钓鱼执法”案件暴露了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全文由案情介绍及问题的提出、所涉问题分析、案件的发散思考和相关制度的完善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案情来龙去脉,引出了与案情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如:什么是“钓鱼执法”的真实含义?究竟应如何看待“钓鱼执法”?案件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情形?为何会出现迥异的判决结果?行政机关在此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行政机关对非法营运的认定是否合理科学呢?等。第二部分围绕前文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首先,用一定篇幅明确了案件中多次出现的“钓鱼执法”一词的法律概念。指出“钓鱼执法”是陷阱取证的形象说法。随后文章对陷阱取证这一法律概念的渊源、定义、特征逐一进行论述,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陷阱取证这种取证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行政证据合法性的问题。笔者结合案情对行政证据的概念以及合法性证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得出结论。接着文章着眼案件的判决结果,重点从证明责任的分配这一角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分析了行政机关干扰独立审判的问题。之后附带性地讨论了非法营运的认定标准。在第三部分,笔者对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进行叙述。从法与社会、法与道德的层面对案件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关注了“罚款经济”这一案件中暗含的问题;对案件中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涉及犯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的第四部分,综合全文,刍议案件所涉制度的完善,以期能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