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湖孢粉浓缩物定年及湖泊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摘要】:
湖泊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尤其是在高分辨率记录相对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区,湖泊记录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区湖泊容易受到碳库效应的影响,使得年代序列的建立,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给古气候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4C测年是湖泊沉积物定年的主要方法,随着对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模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湖泊样品中的年代要求更高,而不同的14C定年方法,造成了不同的误差。
文章通过对巴里坤湖部分样品,分别进行全样、植物残体、孢粉浓缩物定年进行比较,以探讨干旱区湖泊中更合理的14C定年方式。结果表明:孢粉浓缩物的测年值比同义层位的沉积物全样测年值年轻780年,这与用陆生植物残体推算出的碳库效应相似;孢粉浓缩物与植物残体的测年值极为接近,表明了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西北干旱区湖泊测年过程中,孢粉浓缩物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测年材料。
通过对新疆巴里坤湖的地层剖面进行的精确定年和A/C分析,结合碳酸盐和粒度,重建了该地区8.8 cal. kyr BP以来植被和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8.8~7.9 cal. kyr BP)研究区以荒漠植被为主,A/C值所指示的有效湿度明显偏低,气候干旱.8.8~7.9 cal. kyr BP为气候环境逐渐改善的过渡期。研究区在中全新世(7.9~4.3 cal. kyr BP)为荒漠草原/草原,有效湿度明显升高,气候环境相对最为适宜,湖泊周围高地可能有片状的桦木林地出现。在4.3~3.8 cal. kyr BP这一短暂时期,研究区植被由荒漠草原/草原迅速转变为荒漠,有效湿度显著降低,可能是一次百年尺度的干旱气候事件。研究区在晚全新世(3.8~0.53 cal. kyr BP)呈现出典型的荒漠草原/草原草甸景观,有效湿度相对较高,气候环境相对较为适宜。0.53cal.kyr BP以来,呈现荒漠植被景观。区域对比显示,该地区8.8 cal. kyr 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与东亚季风影响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气候干旱,中-晚全新世气候相对湿润。
|
|
|
|
1 |
罗伦德;孢粉双十编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2 |
潘建国;试论应用孢粉学及其新进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年02期 |
3 |
唐锦秀;华北石炭、二叠纪孢粉生物地层序列和石炭、二叠系界线[J];中国煤田地质;1994年04期 |
4 |
金小赤,王大宁,柳永清,张建平;新疆库车库尔哈剖面两个新生代孢粉组合的时代和环境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12期 |
5 |
王开发;孢粉学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9期 |
6 |
茅绍智;孢粉与油气生成[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
7 |
黄赐璇,艾利斯·冯·康波
,让·弗朗索瓦士·多布雷梅;西藏西部表土孢粉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3年04期 |
8 |
尹凤娟,侯宏伟;陕西长武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9 |
童国榜,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李月丛,王伟铭;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张玉兰,张卫东,王开发,张敏斌,郑玉龙,华棣,张富元,陈荣华;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与陆缘植被关系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2年04期 |
11 |
王翠香,张远涛;模糊数学方法在孢粉分析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12期 |
12 |
张一勇;中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3年02期 |
13 |
罗伦德;孢粉编码鉴定与资料查询微机数据库——POCIAS系统(中文版)[J];古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
14 |
周忠泽,庄永龙;透射电镜的孢粉制样技术[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3期 |
15 |
孙湘君,罗运利,陈怀成;中国第四纪深海孢粉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3年15期 |
16 |
张玉兰;淀山湖地区晚第四纪孢粉及古环境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7 |
韩辉友;俞锦标;;贵州大干坝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1期 |
18 |
王永栋,江德昕,杨惠秋,孙峰;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J];沉积学报;1997年03期 |
19 |
;近几千年华南沿海地区植被的人为干扰[J];生态科学;1998年02期 |
20 |
雷祥义;秦岭黄土-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与环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