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家兔心肺复苏后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是导致复苏后早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心肺复苏后家兔心脏功能的影响,明确是否减轻复苏后心肌损伤,改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并对其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18只清洁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n=6),手术对照组,只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B组(n=6):肾上腺素组,在复苏时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30μg/kg);C组(n=6):肾上腺素+rhEPO组,在B组基础上,ROSC后5min给予rhEPO(5000IU/kg)。动态观察并记录致颤前,ROSC即刻、15min、30min、60min、120min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的变化。复苏后120min处死家兔,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同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和AIF表达百分比,并行心肌超微结构检查。
结果1)A组家兔在复苏前和复苏后各观察时间点LVEDP和peak±dp/dt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A组比较,B、C两组在复苏成功后各观察点LVEDP均增加(P0.05或P0.01),复苏后60min,两组LVEDP呈下降趋势,C组虽较B组明显,但直到120min时才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与A组比较,复苏后B、C两组peak±dp/dt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但复苏后60min,C组出现回升,且持续到120min时(P0.01);4)三组心肌细胞AI分别为(6.4±2.3)%,(31.2±2.4)%和(12.0±3.2)%。B组AI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三组细胞AIF表达百分比分别为(7.4±2.7)%,(30.2±1.8)%和(18.5±4.7)%,B组显著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电镜观察显示B、C两组均见心肌细胞肿胀,线粒体及肌丝等超微结构损伤,但以C组损伤较轻。
结论在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复苏时,rhEPO可以改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抑制复苏后心肌细胞AIF表达及凋亡,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
|
|
|
|
1 |
江慧琳,李燕屏,陈晓辉,孙明,张弋,许松青;犬心肺复苏后心肌凋亡的变化及纳洛酮的干预作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2 |
廉晓宇,李晓飞,刘光礼;心肺复苏后脑部损害的病情观察及治疗10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4期 |
3 |
许淼,袁世荧,姚尚龙;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水肿影响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
4 |
吴社升,李平安,彭从宝,宋玉本,俞祥海;高原地区165例心肺复苏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1996年03期 |
5 |
李正斌,孙宗立,王学廷,岳玉桃,王建刚,王宏道,徐建莉;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12期 |
6 |
刘亚;;医院内心肺复苏后的生存率[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5年01期 |
7 |
Brown CG
,郭仁东;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对猪心肺复苏模型局部脑血流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8年04期 |
8 |
陶国璋,孟军,郭长征,魏涛,王乃燕;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期的应用(附3例报告)[J];青岛医药卫生;1994年05期 |
9 |
沈洪!100853北京;心肺复苏指南我见[J];急诊医学;2000年06期 |
10 |
李莹洁,黄建群;高龄患者急性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10期 |
11 |
戚怡,黄绍娴;1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
12 |
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刘炳烦,林佩仪,李燕屏;心肺复苏犬血TNF-α、IL-6的变化及其意义[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
13 |
余火生;心肺复苏进展[J];华夏医学;1994年02期 |
14 |
王泽惠,王永进,侯云生,李留,刘冬云;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8期 |
15 |
张桂花;猝死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年18期 |
16 |
程立顺;;心肺复苏的历史现状及最新进展[J];安徽医学;2006年06期 |
17 |
赵妍;秦俭;路毅;王晶;邢绣荣;曾翔俊;芦灵巧;孙异临;;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12期 |
18 |
邹芳春;张海;;急诊心肺复苏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
19 |
朱海峤,张志方,周馥英,陈炽芳,张晚丽;新生儿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浓度和剂量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
20 |
毛继康,任爱勤;心肺复苏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