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物活性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研究
【摘要】:
第一:在对Bcr-Abl激酶抑制剂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并结合已有的抑制剂建立了药效团模型;在对该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这些抑制剂的共同特征,设计合成了三类Bcr-Abl激酶抑制剂(苯并咪唑、苯并噻吩和噻二唑类),并对这些抑制剂进行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活性。
第二:在对金属催化呋喃环及其衍生物合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研究了K'OBu和Cu(OTf)2/PPh3体系催化2-炔丙基-1.3-二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使用易得的原料2-炔丙基-1.3-二羰基化合物、无机碱(KO'Bu),廉价催化剂(Cu2+)和配体(PPh3)在甲醇-二氯甲烷中高产率合成了2-亚甲基二氢呋喃,并将2-亚甲基二氢呋喃在CF3COOH-甲醇体系中转化为呋喃衍生物。该方法具有直接高效易于操作的特点。
第三:在对Nikkomycin B的N-端氨基酸片断合成综述的基础上,对Nikkomycin B的N-端氨基酸片断的不对称合成进行了探索。采用手性氧化腈和烯丙醇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异噁唑啉为关键步骤;随后经多步官能团转化得到Nikkomycin B的N-端氨基酸内酯片段。但遗憾的是内酯的相对构型与天然产物构型不符。
第四:在对石蒜科生物碱Lycorane合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对α-Lycorane的不对称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手性奎宁硫脲催化硝基烯和不饱和酯的双迈克尔加成高效构筑了α-Lycorane的三个手性中心;随后经多步官能团转化得到重要前体101,为进行α-Lycorane不对称合成奠定了基础。
|
|
|
|
1 |
M.Harris;N.Wadayama;周卫平;;新的神经毒性杀虫剂——WL108477[J];世界农药;1990年02期 |
2 |
张自义;施继成;;3-芳基-4-[4′(2,2,6,6-四甲基哌啶-1-氧)]-1,2,4-三唑啉-5-硫酮类的合成[J];有机化学;1991年02期 |
3 |
何苗;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J];给水排水;1996年02期 |
4 |
梁诚;;杂环化合物系列报道之四 吡啶及其衍生物生产与应用[J];化工文摘;2003年08期 |
5 |
薛奇,石高全,金士,张峻峰,陆云;有机杂环化合物在金属表面的化学及电化学聚合[J];高分子通报;2005年04期 |
6 |
周建良;刘建超;陈启元;;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11期 |
7 |
王积涛;;杂环化合物命名原则修订意见——1960年《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修订之三[J];化学通报;1980年11期 |
8 |
于佩凤;2,5—二取代噁唑的荧光量子产率和激光转换效率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9 |
Kurt H.Pilgram;Willy D.Kollmeyer等;张煜;;N-(苄叉氨基)、N-(苄氨基)和N-(苯偶氮基)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世界农药;1989年05期 |
10 |
刘小平;曾昭琼;;2-噁唑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93年02期 |
11 |
柏再苏,王大翔;杂环、基因工程和二十一世纪的农药[J];农药;1998年06期 |
12 |
吴涛;郭长法;康明娥;张招贵;;杂环作为前官能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7年08期 |
13 |
黄燕;陈磊;张岐;吴静波;朱玉莲;;DTPA双酰胺杂环钆(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弛豫效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1期 |
14 |
钟平;;关于萜烯甲酰化反应的研究[J];宜春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
15 |
欧阳杰,张玉华,盛长文;砒啶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6 |
张杰;谭克;毕锡和;董德文;刘群;;多取代5,6二氢-4-噻喃并咪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7 |
胡军福;李德江;葛正鸿;;3-N-丙酰基-2-芳基-5-(3-碘苯基)-1,3,4-(口恶)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精细石油化工;2006年04期 |
18 |
邱早早;张欢欢;惠新平;许鹏飞;王勤;杜宇平;杨洋;;3-杂环基硫取代-1,3,4,5-四氢-2-氧代-苯并氮杂衍生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7年05期 |
19 |
王华静;傅尧;刘磊;郭庆祥;;碳氟键均裂解离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8期 |
20 |
白晓朝;;三种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