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知识网络研究
【摘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网格计算及基于知识库的知识网格的部分领域。首先介绍
了网格计算的概念,实现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以及现实中网格计算工作,支撑软
件和硬件,并对网格计算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根据目前网格计算发
展的现状,对网格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阐述。
其次讨论了集群服务器作为网格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格计算中的重要作
用,提出了计算包在到达网格节点时的一种数学模型。并利用这种数学模型,对
网格节点的分布计算策略进行分析,这对充分利用集群服务器计算资源,提高网
格节点的服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随后引入了知识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概念,并
通过对知识网格发展历程的分析阐明了对知识网格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
分析了节点处计算包的特征知识形成,给出了计算包特征提取的算法。并将贝叶
斯风险决策模型和最小欧氏距离判决法则运用到失效计算包的剔除中。在构建网
格节点计算调度知识库系统的过程中,结合当前J2EE和EJB技术中的分布部署策
略以及并对网格节点知识形成以及知识网格的节点计算调度模型算法原理分析给
出了实例分析。并尝试着将这种模型所的结果运用于网格研究的前沿课题:网格
安全和知识库的结合。
本文在研究网格节点处的数据包的到达、等待、离开等行为方面提出了自己
的数学模型,这对于管理好网格节点,均衡整个网格的计算负载,制定良好的分
布式计算策略,从而提高整个网格系统的计算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最后论述了计
算包的特征分析对知识网格系统智能化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实现知识网格智能
化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对知识网格系统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
|
|
|
1 |
马林山;;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运行平台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1期 |
2 |
任晓雨;网格计算中作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及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3年10期 |
3 |
张晞;陈雨恩;;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职大学报;2009年04期 |
4 |
柯亮亮;郑传行;;浅析现阶段云计算发展中的瓶颈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0期 |
5 |
桂小林,钱德沛;基于Internet的网格计算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
6 |
王铮,吴兵;GridGIS——基于网格计算的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3年04期 |
7 |
刘永进,王旭辉;从WWW到GGG时代—第三代Internet应用[J];邯郸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
8 |
汤宏斌,陶洋;下一代Internet技术——网格计算[J];通信技术;2003年11期 |
9 |
郑玮;;网格不是买的[J];每周电脑报;2003年04期 |
10 |
刘梅;;2003,网格年[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48期 |
11 |
史士英,刘法胜,刘兰风;网格计算与安全策略[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2 |
董德民;网格技术给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带来的挑战[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
13 |
叶小岭;张颖超;高连军;;网格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3期 |
14 |
;未来冲击波 网格数据库[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11期 |
15 |
丁亮;;网格技术的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8年12期 |
16 |
韩光法,王汝传,徐小龙;网格计算环境下基于移动代理资源管理模型的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03年05期 |
17 |
李秀焕
,刘怀亮
,刘怀春;网格计算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J];今日科技;2003年05期 |
18 |
宋丽华,王海涛;中间件技术与网格计算[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11期 |
19 |
张曦
,杨红云
,夏红霞;网格计算中基于软件架构的自适应性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12期 |
20 |
冰原;;网格争论不休[J];每周电脑报;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