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场地抗震性能评价与抗震措施分析

王光照  
【摘要】:兰州是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重点抗震城市之一。市区是两山夹一河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带状沟谷城市。不稳定边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紧张问题愈见突出,建于抗震不利地段的房屋建筑日渐增多。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抗震防灾规划中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的特点及南北两山坡地的基本情况和地质结构情况进行大量的现场调查。认为黄土边坡问题是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在广泛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黄土地区地震灾害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黄土及黄土边坡的特性和黄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理论研究地震滑坡的机理,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并针对兰州市区边坡的特点,利用软件对兰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同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黄土地区地震滑坡治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并研究了考虑地震作用的滑坡支挡结构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工程设计实例说明在兰州市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场地和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是抗震设防措施的重点。基础及上部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及实践,对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建筑的抗震勘察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为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的抗震和工程性防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中兴,杨作栋;黄土地区滑坡的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1994年06期
2 石玉成;王伟锋;;现行有关规范用于黄土地区的局限性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3 张建军;吴斌;朱金兆;佐藤俊;;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S4期
4 曹承东;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淄博黄土地区的应用实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年05期
5 赵万中;;浅谈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高路堤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2005年12期
6 时许涛;魏利敏;;黄土地区砌体结构房屋湿陷病害研究[J];河南科技;2009年08期
7 霍延霓;;黄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8 贾惠兰,鲁春霞;黄土地区输油气管道工程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以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为例[J];中国沙漠;1998年03期
9 陈永明,石玉成,刘红玫,卢育霞;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震;2005年02期
10 胡仲有;骆亚生;李焱;;不同地区黄土阻尼比变化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11 熊德闽;;化学灌浆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12 郭鸿;骆亚生;李广冬;;考虑地区差异性的饱和黄土三轴渗透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13 陈永家;;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工程的施工及维护[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6期
14 任宏伟;;浅谈公路设计中黄土及沙漠地区的选线[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5 闫登峰;;黄土地区沉井井壁土压力计算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5期
16 王晖;李智毅;杨为民;魏路;;松散黄土堆积层下煤矿采空区地表塌陷形成机理[J];现代地质;2008年05期
17 孙素梅;黄春长;庞奖励;文杨;葛本伟;;黄土地区河谷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1期
18 杨润枝;;黄土的湿陷、震陷与液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19 童彬彬;王飞;;黄土地区滑坡成因及处理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20 陈波;;黄土路堑边坡的失稳破坏因素与变形模式分析[J];地下水;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丁;;黄土地区地形地貌及其变化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2 刘起霞;邹剑峰;;某黄土地区城市边坡加固工程实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一蕾;赖允谨;张子新;;某黄土地区隧道塌方回填方案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米素婷;陈丹;吕晓健;;黄土地区挖填场地地震动反应谱参数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振中;王兰民;;黄土地区城市场地的震陷灾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邢洁媛;杨宝山;;黄土地区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评价[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存玉;;某工程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自稳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董秋瑶;叶浩;吴利杰;;麻地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永国;;公路路基下伏洞穴的探查与处治技术[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朱彦鹏;董建华;叶帅华;;黄土边坡柔性支挡结构的静动力分析方法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牛思胜;黄土地区台后跳车柔性搭板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杨惠林;黄土地区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白清俊;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带产流产沙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9年
7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李瑞娥;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分区及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叶万军;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支喜兰;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照;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场地抗震性能评价与抗震措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丽萍;黄土高路堤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刘海松;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方案优化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张义;黄土地区城市地裂缝灾害研究及其工程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程彬;陕北Q_3黄土抗剪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及工程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6 高宇;基于GIS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郝鹏举;山西黄土地区沥青路面防水抗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钱璞;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张应龙;黄土地区密集建筑物群下地铁结构与周围土层的变形特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康军;黄土地区深冲沟桥头喷锚防护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刘书艳;中国治水:横跨千年的战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齐小英;在“地下”施展设计才能[N];陕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高俊 刘新红 赵守民;郑西高铁开通运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5 刘怡林;黄土地基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4年
6 山西吕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王成全;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9年
7 ;教学名师科研先锋[N];科技日报;2004年
8 张云;黄土浸水特性研究获多项成果[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马龙 实习生 王亚妮;建房要科学选址合理避让[N];榆林日报;2010年
10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吴锦瑜 刘书云;谁来鉴定这颗黄土丹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