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l10Ce中间合金制备及其变质效果研究

王正军  
【摘要】:由于稀土铝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应用广泛。稀土是我国富有资源,扩大和推广稀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稀土铝合金的制备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本文简述了铝稀土中间合金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综述了稀土变质剂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总结出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制备最佳工艺参数、并研究了Al-10Ce中间合金的变质效果、长效性、重熔性等内容以及对Al-10Ce中间合金变质剂的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用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探讨了熔体温度,溶解时间,搅拌方式等三方面因素对用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工艺参数的影响,并进一步确证了参数选择的可行性、合理性。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自行研制的高效、低价的变质剂Al-10Ce中间合金对α铝及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变质处理时,加入适量的Al-10Ce中间合金即可取得极好的变质效果。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带能谱(EDS)分析等技术对Al-10Ce中间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Al-10Ce中间合金由Al、Ce、Al_4Ce三相组成。 变质实验表明,Al_4Ce的含量及相的尺寸、分布对α铝及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效果影响最大。研究了Al-10Ce中间合金对α铝及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长效性、重熔性等性能,并与钠盐对α铝及共晶铝硅合金变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l-10Ce中间合金有效变质时间达到4~5小时;重熔4~5次仍然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用Al-10Ce中间合金变质时比钠盐变质,具有加入量小、起效快、变质有效时间长和重熔再现性良好的特点。同时,在精炼和变质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克服了当前变质剂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变质剂,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冰;稀土铝合金在草酸溶液中的阳极氧化及膜层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1991年01期
2 谢才模;稀土铝绞线及钢芯稀土铝绞线的研制及应用[J];中国稀土学报;1995年S1期
3 刘炳香;申华;孙亚光;梁赫;;浅谈稀土在泡沫铝合金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4 吴克义;稀土在铝及其合金中作用简介[J];稀土;1987年05期
5 万欣,李宝河;稀土元素对铝合金电学性质的影响[J];工科物理;1999年04期
6 王正军,刘天佐,夏天东,赵文军,王晓军;工艺参数对熔配法制备Al-10Ce中间合金的影响[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5年02期
7 申昌昌;; 铝及铝合金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下)[J];铝加工;1993年04期
8 周晓霞 ,张仁元 ,刘银峁;稀土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和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3年04期
9 安怀;;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公司综合利用粉煤灰生产稀土铝合金[J];上海有色金属;2009年04期
10 李跃萍,张元凯,钱攸倩,李海良,樊于虹;ICP—AES法测定稀土铝合金中微量镧、铈、镨、钕[J];轻金属;1994年06期
11 富春香;热浸镀稀土铝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2年03期
12 ;铝电解槽制取稀土铝合金课题通过技术鉴定[J];稀土;1983年04期
13 荣文绘;;石家庄铝厂试制出稀土铝合金及其延伸产品[J];河北冶金;1985年04期
14 郭惠琴,门永斌,曲光谱,刘■章,王继周,徐永昌,陈祖锦,石路;大规格高导电稀土铝合金管的研制[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9年08期
15 周国桢,杨汉国,丁洪,赵华庭;稀土光亮铝合金的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86年06期
16 瘐晋 ,白杉;铝合金材料新发展⑵——稀土铝合金[J];轻金属;2002年09期
17 常玉勤,霍国燕,赵敏寿,江志韫;稀土元素对二次锂电池中Li-Al负极材料电化学行为的影响[J];应用化学;1989年01期
18 丁文洪,郑志文;稀土长效变质精练剂[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9年05期
19 高如升;高翔;胡涛;;钢结构长效防腐新材料稀土铝合金 稀土铝合金系列产品钢卷材(线材)的技术论证[J];四川稀土;2009年02期
20 王学正;;吴县铝加工厂发展稀土铝合金[J];上海有色金属;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春耀;王为;聂祚仁;;稀土铝合金热力学性质研究进展[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汪学荣;张晓春;王飞;彭祥伟;;喷雾干燥法制备鹅血粉的工艺研究[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09年
3 苏惠超;薛建国;丁贵强;;穿孔顶头失效形式及其改进措施[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4 安建军;严彪;王军;隋洪涛;程光;;高硅稀土铝合金粉末导电性能表征[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文;张颖;黄姝洁;卢晓黎;;改性大豆纤维粉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6 石向东;薛庆国;王静松;苍大强;王立平;张立强;;电脉冲作用下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的变化[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7 鲜晓斌;刘天伟;王庆富;王小英;;偏压对TiN/Ti薄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8 罗德福;赵康;苏波;吴少旭;;球形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孔结构与力学性能[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卫乡;李道火;刘宗才;詹合英;刘颂豪;;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硅粉[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杨晓红;吴鹏飞;张金元;成国光;;高洁净特殊钢中铝酸稀土夹杂物形成机理[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杰芳;电解加钛共晶铝硅活塞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陶小马;稀土铝、镁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D];中南大学;2008年
3 孙顺平;稀土铝合金形成焓及缺陷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金龙;MoS_2/Zr“软”涂层自润滑刀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江海涛;半固态Al-4Cu-Mg合金的制备及微观组织演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傅磊;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硬质合金粉末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7年
7 邹茂华;离心铸造SiC颗粒局部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胡远川;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及其载流子传输特性[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军;Al10Ce中间合金制备及其变质效果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2 杨辉;含稀土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3 许丽娜;多孔淀粉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胡建平;鲢鱼鳞胶原蛋白及其多肽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保平;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制备工艺及细化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凤义;硅油基镝铁氧体磁性液体的制备及表征[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7 陈德波;快淬NdFeB粘结磁体制备及其磁体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8 邓雯;三七、西洋参两味中药材超微粉的制备工艺与质量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卜雪涛;碱性锌空气电池负极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车欣;Al-Mg-RE系变形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学宏 关树黔;稀土铝合金[N];北京科技报;2001年
2 王葆林 朱建华;防腐“高手”稀土铝合金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王葆林;点土成金———我国防腐蚀技术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百年防腐 领先世界[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阿惠;稀土铝合金防腐第二代产品微弧等离子TC问世[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李卫红;百年防腐专利新技术问世[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李 文;我国防腐蚀技术实现“点土成金”[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华文;我国防腐蚀技术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9 记者 罗寿博 通讯员 韩岱利;包头中小企业特色“突围”[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立冬;长春应化所与扬州宏福铝业开展轻合金研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