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张定海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靠性理论已经渗透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修系统可靠性是可靠性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失效后可以修理或更换零部件使之恢复正常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可修系统。可修系统是由一些部件和一个或多个修理设备(修理工)组成,对可修系统而言,可用度、可靠度、平均工作时间等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用马尔可夫可修系统理论,对几个可修系统进行了讨论,全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可靠性理论的起源、可修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研究方法概述以及可靠性在当前各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介绍了系统可修系统可靠性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研究可修系统的一些重要指标。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可修系统可靠性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基本的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单部件可修系统、串联可修系统,并联可修系统。 第四章在假定系统的失效率和维修率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形下,给出了有n个元件的复杂系统的稳态可靠度和可靠度函数以系统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MTTFF等可靠性指标。 第五章研究一种N部件串联可修系统的一个新模型,该模型在经典n部件串联可修系统中引入了修理工可多重延误休假的概念,并且考虑了修理工使用修理设备在修理失效部件过程中可能因修理设备失效而立即更换修理设备对整个系统可靠性造成的影响。假定修理工的延误休假时间、部件的寿命和修理设备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部件的修理时间、修理设备的更换时间和修理工的休假时间均服从一般连续型分布,通过使用补充变量法和广义马尔可夫过程方法得到了系统和修理设备的一些重要可靠性指标。 最后结论对全文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仁彬;唐应辉;骆川义;;一种新型的N部件串联可修系统及其可靠性分析[J];应用数学;2007年01期
2 张元林;两部件冷备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其最优更换策略[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5年01期
3 袁伟;侯贤敏;;由停时所确定的事件域[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9年02期
4 李志阐;中断Markov过程的平衡位势[J];科学通报;1982年07期
5 王习娟;M/M/1/C排队论系统非稳态解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曾严,吴荣;OU-型Markov过程的单点击中概率与Range[J];应用概率统计;1994年02期
7 周君兴;基于Markov过程的一类销售管理模型[J];运筹与管理;2003年03期
8 吴春雷;;关于条件Markov过程无穷小算子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严炳南;二维拉氏变换与Z变换间的直接变换公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6期
10 徐立峰;;Markov调制的随机微分方程解的比较定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徐立峰;;Markov调制的随机微分方程极小解与极大解的存在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2 王涛;;拉氏变换中同一函数在不同定义域中象函数不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2期
13 李金垒;靳军会;;基于Markov过程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的建立[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4 黄瑞芳;汪俭彬;;关于拉氏逆变换延迟性质的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5 周静芋,宋世德,郭满才;关于拉氏变换性质的应用条件[J];工科数学;1999年02期
16 徐侃;;Markov调制的时滞随机微分方程解的常返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7 祁剑衢;;利用单位阶跃函数求拉氏变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8 柯昌武;;企业信用等级转移的一般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1期
19 胡安民;关于L[Sin(at+b)]的计算[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20 高付清;Markov过程的一致中偏差──离散参数情形[J];数学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亮;王睿;朱承飞;张宇;;一个推广的Markov过程模型及其应用[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王国超;赵东方;;2000’中国股票市场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3 张志昊;刘宏伟;王勃;;压力传感器测试过程可靠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王秋芳;魏来生;张来凤;;车辆机械产品故障特性统计分析方法研究[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甲;易晓山;陶俊勇;李春洋;;导弹武器系统可靠性对其寿命周期费用影响研究[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韬;刘宗行;;无限长传输线冲激响应的一种求解方法[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柳毓萍;周真;郭建英;;仪器仪表的可靠性预计方法及思考[A];2006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春明;魏来生;;履带车辆零部件故障特性分析[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炳岩;;装甲装备全寿命可靠性研究与实践[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东平;;随机需求不可靠制造系统的生产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鹏程;基于Petri网的系统安全性建模与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2 狄威;铁路内燃机车修程修制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日明;数控装备可靠性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4 马立克;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高珊;若干离散时间排队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宋晓通;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山东大学;2008年
7 刘黎临;大型信息网络设计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年
8 谢莹华;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D];天津大学;2005年
9 刘蕾;供应链模式下的供应商交货期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乔巍巍;数控系统可靠性建模及熵权模糊综合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定海;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建英;多重延误休假及有修理优先权的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3 刘梅;可靠性理论在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洋;具有多种状态的可修M/G/1排队系统[D];江苏大学;2003年
5 何淑英;故障模式与失效分析及其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实施方法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光辉;南航北方公司客机可靠性管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胡根生;排队系统在ATM通信网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03年
8 杜晓平;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史军杰;一类随机过程的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艳;可修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策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大学数控装备可信性研究所 贾亚洲;全面提高国产数控装备可靠性水平[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数控装备可信性研究所 贾亚洲;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国产数控装备可靠性水平[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3 记者 谢然浩;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稳步提高[N];经济日报;2007年
4 吉林大学数控装备可信性研究所 贾亚洲;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国产数控装备可靠性水平[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5 陆俭国;低压电器可靠性概况及其发展[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王光芦;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的带头人[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贾亚洲;实施用户满意战略 切实提高国产机床可靠性[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常艳军;中国重汽质量攻关力求实现三个转变[N];经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辉;电力可靠性工作谱写不凡乐章[N];中国电力报;2005年
10 张黎明 孟永平;电力可靠性管理创新招[N];国家电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