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薄膜应力的计算机模拟与表征
【摘要】:
在当代高科技领域,薄膜科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许多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开发都是从制备薄膜开始的.薄膜应力是薄膜生产、制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薄膜都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过大的张应力或压应力都会引起薄膜表面破损,使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极大地限制了薄膜的使用性能。通过对薄膜应力的研究,可以了解薄膜的破坏机理,进而达到改善薄膜抗损伤性能的目的。但是由于薄膜复杂的生长过程,用实验和理论的方法研究薄膜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人们开始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薄膜的微观生长过程。
本文首先在理解薄膜生长理论的基础上,用Kinetic Monte Carlo算法以Cu薄膜为例模拟了薄膜生长的随机过程,将分子动力学应用到薄膜应力程序化过程中,利用OriginPro 7.5软件对薄膜应力模拟结果进行了直观的展示。
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薄膜应力程序化的计算机处理方法。从适用于孤立的完整体系原子层次上的应力概念出发,利用薄膜制备过程是平面应变问题,通过面上的“假象力”,将薄膜应力实现程序化。
其次,设计了一个更为合理、完善的模型。在合理选择原子间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原子的吸附、迁移、迁移所导致的近邻原子连带效应以及原子的脱附等过程,给出了一个有效的激活能计算方法。
最后,对模拟算法进行了构造和优化。因为MonteC arlo方法作为一种反映随机规律的思想,不可能对所有的随机过程给出现成的具体算法,所以,我们根据设计的模型,构造并优化了具体的算法,实现了可行性编程并保证了程序在较低成本的硬件环境中快速运行。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模拟了原子入射率,基底温度和薄膜厚度对薄膜应力的影响以及原子入射率,基底温度和沉积原子个数对薄膜应力-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原子入射率和基底温度一定条件下,随着沉积原子的增加,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应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也发现,在原子入射率一定条件下,当薄膜平均厚度相同时薄膜应力随着基底温度的增加反而呈减小趋势;
2)在原子入射率和薄膜厚度一定条件下,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应力呈减小趋势;与此同时,在基底温度一定时,原子入射率越大,薄膜应力越大;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应力呈减小趋势;与此同时,在基底温度一定时,原子入射率越大,薄膜应力越大;
3)在基底温度和薄膜厚度一定条件下随着原子入射率的增大,薄膜应力呈增加趋势;同时还发现,在原子入射率一定下,基底温度越低薄膜应力越大;
4)在原子入射率和基底温度一定条件下,薄膜应力-厚度与沉积原子个数呈线性关系;与此同时,当沉积原子个数相同时,基底温度越低薄膜应力一厚度越大;
5)在基底温度和下落原子个数一定时,薄膜应力-厚度随原子入射率增大而增大;与此同时,在原子入射率一定下,温度越低薄膜应力-厚度越大;
6)在原子入射率和下落原子个数一定时,薄膜应力-厚度随基底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此同时,在基底温度一定下,原子入射率越大薄膜应力-厚度呈减小趋势。
|
|
|
|
1 |
周白杨;林庆彬;邓光华;;非晶RGM薄膜应力的基片曲率显微测定方法研究[J];稀土;2007年04期 |
2 |
蒋洋,赵修建,梁开明;AlF_3-CdF_2-PbF_2-LiF玻璃的X射线衍射和分子动力学研究[J];功能材料;1998年03期 |
3 |
蒋洋,赵修建,梁开明;CdF_2-BaF_2-LiF系统玻璃的X射线衍射与分子动力学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8年02期 |
4 |
罗熙淳,梁迎春,董申;分子动力学在纳米机械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6期 |
5 |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金红石型氧化物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6 |
魏克成,温浩,周涵,徐未,许志宏;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在伪烟炱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1期 |
7 |
沈海军,史友进;碰撞C_(20)-C_(20)富勒烯分子的聚合与分裂[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2期 |
8 |
韩大雄,杨频;评估石杉碱甲杂合体衍生物作为AD症药物活性顺序的简单方法[J];化学学报;2005年15期 |
9 |
夏明珠;雷武;王风云;;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微观阻垢机理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年02期 |
10 |
张远政;倪晓东;范韶蓉;;时间步长对铜平衡熔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1 |
胡瀚;陈敏华;陈云飞;;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超晶格薄膜的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12 |
杨立军;孟庆元;李根;李成祥;果立成;;Si晶体中60°位错与空位缺陷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
13 |
肖继军;黄辉;李金山;张航;朱伟;肖鹤鸣;;HMX晶体和HMX/F_(2311)PBXs力学性能的MD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7期 |
14 |
胡冬华;高颖;邵琛;冯乾坤;王蕊;;贯叶连翘有效成分金丝桃素与HIV逆转录酶相互作用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
15 |
杜球;杨晓宁;;粗粒化尺度模拟全氟烷烃的界面张力[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6 |
徐匡迪,蒋国昌,黄世萍,尤静林;CaO-SiO_2熔渣键合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中国科学E辑;1998年06期 |
17 |
肖丹;夏德宏;;晶粒超细化方法在降低材料表面能过程中的作用[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18 |
肖继军;朱伟;夏露;樊建芬;肖鹤鸣;;聚环氧乙烷、聚四氢呋喃及其共聚醚力学性能的MD模拟[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
19 |
王世燕;张军;卢贵武;;聚合物阻垢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0 |
贾妍;刘恒;虞烈;;纳米流道内液体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