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过程监控及零号块局部应力场分析

胡金桂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桥型,桥型简洁流畅,施工方便。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为(64+112+6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型梁桥,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对于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对其零号块进行空间应力场分析对了解施工过程中零号块的应力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的方法及内容,并对零号块进行了局部应力场分析,主要完成了下列内容: (1)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叙述了施工监控的一些基本理论。 (2)其次,针对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通过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全桥施工仿真分析模型,在仿真分析中,考虑了梁段自重、预应力、桥面荷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结构体系转换和边界条件改变等。通过分析计算,给出连续梁桥在各个施工阶段梁段标高的变化以及关键截面应力的计算结果。 (3)在线形控制方面,介绍了线形控制的流程和立模标高的确定等方面内容,列出了几个关键性阶段梁体挠度变化对比图;在应力控制方面,介绍了应力测试原理、应力测点的布置原则,分析并列出了几个施工阶段关键截面的应力。 (4)最后,利用ANSYS软件针对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的箱梁零号块进行局部应力场分析,结合应力分析结果了解零号块可能出现裂缝的位置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在0号块实体模型中考虑横向预应力筋和竖向预应力筋,模型详细模拟了零号块顶板腹板和底板的倒角部分。采用分离式模型对混凝土和预应力筋进行分别建模,而后利用约束方程对二者进行关联。从MIDAS/Civil分析结果中提取位移值进行加载,分析了零号块顶板、底板、腹板和横隔板应力。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需要对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施工监测和控制。 (2)从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测结果和最终的合拢情况来看,采用MIDAS/Civil程序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对施工监控工作的指导作用是正确的,验证了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应力测试方法和所选择的应力测试仪器的精度都是符合要求的。 (3)从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零号块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零号块在最大悬臂状态下的受力都能满足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强度要求,说明配筋合理,预应力筋的设置使结构构造复杂的零号块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4)在大砂坪特大桥连续梁桥的整个施工监控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完全实现智能控制是现如今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传感器本身的防护措施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成山;王纪文;李庚忠;马振;;悬臂现浇连续梁桥三角形挂篮施工技术[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晓明;刘国飞;;主跨1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04期
3 陈明山;;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实施方案[J];工程与建设;2011年04期
4 董成;;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截面应力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2期
5 郭小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挂篮设计与计算[J];四川建材;2010年01期
6 孙建刚;;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1期
7 夏雄;李娜;;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预应力孔道摩阻测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8 黄刚;;深度探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控制技术[J];科技资讯;2010年28期
9 王启东;;施工控制约束下的桥梁高墩大跨预应力砼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5期
10 姚琳;;基于施工控制的桥梁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11 柳崇敏;张永平;傅亮;;QGL-170型斜拉式三角挂篮的设计与施工[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2 朱先意;;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要求和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13 狄宝才;;塘背特大桥悬臂施工监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4期
14 宋丽加;张佳春;白光亮;;悬臂施工连续梁桥的线形控制技术[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15 李昌锋;;京津城际北京环线特大桥跨三环桥线形控制[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16 刘元烈;赵鹏;任博文;;跨电气化铁路干线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挂篮整体受力状态分析[J];铁道建筑;2011年02期
17 董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阶段应力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6期
18 蔡钦好;杨海鸣;;跨北京环线特大桥80+128+80m连续梁线型控制技术[J];甘肃科技;2008年07期
19 从贺;王京杭;;悬臂施工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20 李保;;大跨径连续梁桥挂篮悬臂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贞钜;程正明;;连续刚构弯箱梁零号块的空间应力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2 罗玲;;介绍一座钢箱连续梁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王东升;翟桐;冯启民;;碰撞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4 周仁忠;郭劲;曾健;王紫超;;大跨径钢箱连续梁桥临时结构加固计算[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朱东生;;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杜思义;陈淮;殷学纲;;基于应变模态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剑英;张芳生;;内环线四平路连续梁桥的设计研究[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高大峰;张静娟;刘伯栋;;行波激励下的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勇;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高架连续梁桥动力响应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莫时旭;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唐海红;基于遗传算法的连续梁桥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周大兴;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跨径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开言;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悬臂施工稳定性与风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钧利;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弯桥全过程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9 曾志平;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伸缩力及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杨荣山;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桂;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过程监控及零号块局部应力场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同舟;悬臂浇筑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零号块竖向开孔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蔡筱波;金清港大桥PC连续箱梁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4 谭逢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静力有限元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胡浩;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关键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周雄;沪杭高铁连续梁桥施工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菁华;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8 沈文兵;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列车荷载动力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亚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健康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10 张利宁;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动力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玉龙 陈春华 李崇智;高铁128米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行业领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2 高晓蒙 本报记者 杜怀宇 储继华;一桥飞架 三岸繁荣[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万俊义;苏通大桥:拉开千米跨越大决战[N];中国交通报;2007年
4 文雨;世界桥梁发展趋势[N];经理日报;2003年
5 记者 冯欣楠;大桥上部结构抢在台风前合龙[N];长江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杜若原;荆江彩虹连鄂湘[N];人民日报;2002年
7 争鸣 清华;我国客运专线施工攻坚多项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殷新宇;央视新楼如何“强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文雨;展望未来世界桥梁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3年
10 通讯员 孟凡方 黎青川;多措并举保安全[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