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品质发育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摘要】:胡萝卜俗称“小人参”,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为两年生蔬菜,在我国西北地区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本文以胡萝卜品种“新秀三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田不同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各生育时期胡萝卜的叶长、叶数、根长、根粗、地上和地下部干鲜重,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光合特性,收获期测定胡萝卜肉质根中B-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和心柱比例,探讨了土壤温度和水分对胡萝卜生长、产量品质形成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1、在胡萝卜营养生长时期,覆盖透明膜和黑色膜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日均土壤温度分别比不覆盖提高4.31℃和3.28℃。
2、T3(覆盖透明膜、4月20日播种)和T4(覆盖黑色膜、4月20日播种)的生长速率与T2(不覆盖、4月20日播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T3生长速率大于T4。T1(不覆盖、4月5日播种)生长最慢。各土壤温度处理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T1心柱所占比例最小。覆盖透明膜后,B-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半纤维素含量显著提高,胡萝卜品质提高。
3、随土壤温度的升高,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的含量则表现为直线上升;SOD. POD活性表现为升高的趋势。
4、干旱胁迫对胡萝卜植株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其中重度干旱对胡萝卜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干旱胁迫导致胡萝卜品质发生变化,心柱所占比例、可溶性固形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强而增大,B-胡萝卜素和和维生素C含量则表现为下降,食用价值下降。
5、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胡萝卜叶片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表明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某些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逐渐升高,当土壤含水量为65%时,上升幅度最大。光合作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这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相吻合,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光合产物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