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洋葱膜下滴灌需水规律及其产量效应研究
【摘要】:2011年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灌溉试验基地进行了洋葱膜下滴灌大田试验,以美国红剑品种为试验作物,主要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洋葱的耗水规律、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及作物生长动态、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效应及经济效益等,依据整个生育期灌水量的不同设置了5个膜下滴灌处理和一个常规灌溉(不覆膜小畦灌)对照处理,分别为T1(2490m~3·hm~(-2))、T2(2760m~3·hm~(-2))、T3(3030m~3·hm~(-2))、T4(3300m~3·hm~(-2))、T5(3570m~3·hm~(-2))和CK(8100m~3·hm~(-2))试验结果表明:
1.膜下滴灌条件下洋葱在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在立苗期和六叶期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在鳞茎膨大期基本呈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鳞茎盛膨大期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2.膜下滴灌洋葱在8:00到14:00之间,不同处理土壤各层温度都处于升温过程,但最高值出现的时刻不同。5cm、10cm和15cm处日变化幅度较大,而20cm、25cm处变化趋势平缓。常规灌溉CK在不同时刻相比膜下滴灌各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要大,说明覆膜比不覆膜增温保温效果明显。
3.常规灌溉CK和膜下滴灌各处理株高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是立苗期和鳞茎膨大期增长缓慢,六叶期快速增长,鳞茎盛膨大期处于稳定状态。整个生育期的常规灌溉CK和膜下滴灌T1、T2、 T3、T4之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甚至极显著差异。常规灌溉CK与膜下滴灌各处理全生育阶段LAI变化都呈单峰曲线,LAI高峰值和处理间差异最大值均出现在鳞茎膨大期。
4.洋葱整个生育期中常规灌水CK耗水强度最大,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耗水强度最大,为灌水量最大的T5处理;常规灌溉和膜下滴灌各处理的耗水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六叶期。T1、T2耗水强度最小值是在鳞茎膨大期,而T3、T4、T5、CK耗水强度最小值均出现在鳞茎盛膨大期。
5.从整个生育期来看,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甚至极显著差异。
6.常规灌溉处理CK灌溉量最高但并非取得最高产量,膜下滴灌处理T4产量最高。
7.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下洋葱经济效益分析得出,T4处理净收入最高,认为民勤绿洲膜下滴灌洋葱生长期经济灌溉定额为3300m~3/hm~2,可在当地农业生产栽培技术条件下推广应用。
|
|
|
|
1 |
高巨明;秋洋葱生长发育及栽培研究[J];中国蔬菜;1987年03期 |
2 |
Е·И·伊雪尔斯卡娅;尹冀平;;洋葱的贮藏[J];西北农业科学;1957年05期 |
3 |
赵生
,曲福亭
,赵德福;洋葱采种[J];新农业;1980年16期 |
4 |
王之樾,赵建桐;哈密洋葱线虫病简报[J];新疆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
5 |
潘耀平,赵亚夫;洋葱小球秋栽冬收技术[J];长江蔬菜;1991年02期 |
6 |
刘静;洋葱贮藏法[J];农村新技术;1994年09期 |
7 |
韩曙,韩嘉义;硼肥在洋葱采种上的应用[J];中国蔬菜;1995年06期 |
8 |
皇甫柏树,仝柳香;洋葱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1997年07期 |
9 |
陈培林
,陈沁滨
,王跃军;棉花洋葱套种技术[J];农家参谋;1998年07期 |
10 |
;洋葱新品种──紫星[J];北京农业;1999年01期 |
11 |
章琪运,许映祥;洋葱田化学除草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1999年05期 |
12 |
张玉斌;;王老汉“拜师”[J];农业知识;2000年07期 |
13 |
和中秀;湟中县洋葱栽培技术要点[J];青海农技推广;2001年03期 |
14 |
王健;巧用洋葱[J];农家顾问;2001年09期 |
15 |
姜璐琰,杨建平,张松,高鹏,王桂红;洋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6 |
刘宽伟;出口洋葱栽培技术[J];蔬菜;2003年03期 |
17 |
刘敬敏;红皮洋葱的品种特征及栽培要点[J];新疆农业科技;2003年04期 |
18 |
;编辑部纪事[J];乡镇论坛;2003年08期 |
19 |
周桂荣,周文生;洋葱的栽培与管理[J];北京农业;2003年10期 |
20 |
蒲兴秀,马令卉;酒泉市洋葱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西北园艺;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