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耐迟播性研究及花芽分化过程观察
【摘要】:白菜型冬油菜已发展为北方寒旱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及生态作物,也对该区的种植结构产生影响。然而北方地区热量有限,要求在栽培上尽可能使冬油菜晚播,才能与上茬秋作物的成熟期吻合,实现该区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的的耕作制度。本研究采用5个不同抗寒性的北方冬油菜品种、设计4个播期,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北方冬油菜越冬率、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花芽分化的影响,旨在为确定北方冬油菜品种适宜播种期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参试品种的耐迟播性存在较大差异,陇油6号、陇油7号的耐迟播性优于其他品种,陇油8号次之,陇油9号和天油4号较差。冬油菜耐迟播性与其抗寒性有密切关系。
2.随着播期的推迟,冬油菜越冬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均降低。如陇油6号播期由8/15推迟至9/5,越冬率由66.66%下降到33.42%,干物质积累量由10.1g降低到1.99g,根冠比由2.45降低到1.67。
3.播期的推迟导致农艺性状发生变化,含油率降低。如陇油6号8/15播期至9/5播期株高由105.5cm下降到68.7cm;单株角果数由157个减少到76个;角粒数由23个减少到13个;千粒重由3.2g减少到1.9g;含油率由44.15%下降到43.18%。可见,适宜的播期是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和获得高产的的关键措施。
4.播期推迟后冬油菜越冬前生长有效积温减少,尤其是出苗~枯叶期的有效积温,如陇油6号四个播期处理的出苗~枯叶期的有效积温依次为842℃d、727℃d、615℃d、478℃d。冬油菜冬前积温与干物质积累为正相关关系。陇油6号8/15播期生长得到的积温为2270℃d、干物质积累量为10.1g,8/22播期生长积温减少了208℃d、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了5.87g;8/29播期生长所需积温减少了279℃d,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了6.31g;9/5播期生长所需积温减少了365℃d,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了8.11g;其他品种中存在类似现象。
5.冬油菜不同播期花芽分化起始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播期推迟,花芽分化开始时期推迟,最早播期8月15日较最晚播期9月5日花芽分化开始时期相差约20天。8/15播期开始花芽分化时期约为10月下旬,11月下旬已进入花瓣原基形成期,此时8/22播期处于花萼原基生长期且有花瓣原基凸起长出,8/29播期则处于花萼形成期,9/5播期才进入花芽原基形成期。
6.返青后,各播期花芽分化速度均较快,大约20天左右均完成花芽分化。早播较迟播提前约5~7天开始分化;8/15播期4月上旬进入分化期,4月中旬已进入雄蕊生长期;8/22播期处于雄蕊形成期;8/29播期处于花萼形成后期花瓣形成初期;9/5播期处于花萼形成期。
7.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芽分化的早晚与其品种的抗寒性存在密切关系。抗寒性强的品种花芽分化开始早,抗寒性弱的品种花芽分化较晚。5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开始花芽分化由早到晚依次是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4号,而品种的抗寒性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4号。
|
|
|
|
1 |
;怎样夺取油菜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77年08期 |
2 |
何余堂,涂金星,傅廷栋,李殿荣,陈宝元;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2年05期 |
3 |
李文治;郭锡铎;梁志隐;;我省冬油菜越冬死苗与播期、密度[J];河北农业科技;1990年08期 |
4 |
周高军;周娟;;甘肃省发展冬油菜的几点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6期 |
5 |
郭锡铎;;介绍几个冬油菜优良品种[J];河北农业科技;1981年05期 |
6 |
正伟;冬油菜的氮肥施用[J];湖北农业科学;1986年09期 |
7 |
张永忠;平凉市冬油菜需水量试验结果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4期 |
8 |
陈庆南;姜克滨;;冬油菜获丰收[J];新农业;1978年14期 |
9 |
马永年;;环县预防冬油菜越冬死亡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
10 |
张双定;杨凤琴;;陇西县干旱半干旱区冬油菜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10期 |
11 |
游修龄;;三、油菜[J];浙江农业科学;1961年12期 |
12 |
胡俊甫;;油菜菜茎象(虫甲)和筒喙象[J];农业科技通讯;1980年10期 |
13 |
;冬油菜生产技术简结[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1年04期 |
14 |
生春霞,郭青范,李小宇,蒲文忠,毛玉莲,范桃会;临夏县冬油菜及其复套栽培研究初报[J];甘肃科技;1996年S1期 |
15 |
黄东明,冯秀英;地膜种植冬油菜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年01期 |
16 |
王鑫;陇东旱地冬油菜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10期 |
17 |
朱振华;;北方冬油菜越冬保苗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83年09期 |
18 |
庞进平,雷建明;旱地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数量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03年09期 |
19 |
盖玥,牛俊义,孙万仓,王鹤龄,朱田田;降温处理对白菜型油菜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20 |
;油菜防寒抗冻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意见[J];中国农技推广;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