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掖市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

王欧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张掖市解放以来粮食生产状况的 综合评估和三个不同类型区的300多户农户,及一些粮食产后加工企业的生产 经营情况的综合调查,对张掖地区主要作物的单项技术,综合技术,不同种植 模式,及粮食产后转化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 是: 1.从技术经济进步的轨迹来看:张掖市在1963-1978年间的农业生产的 年均技术进步率为0.1733%。农业总收入增长量中有4.62%应归功于农业技术 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在1980-1996年间,小麦生产的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13%,玉 米生产的年均技术进步率为3.4%;技术进步对小麦,玉米单产增长的贡献份额分 别为19.24%和49.25%。从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生物技术方面不断加强, 高产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得到重视;无机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化 肥、农膜、农药广泛应用;机械技术应用加快,半机械化、机械化农具逐渐取 代手工农具;人工控制环境的技术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新 生长点;保护资源的技术开始得到重视,节水节肥节能节地技术不断研制推广。 农业技术进步已熔化渗透于劳动生产力三要素之中。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会 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的农业经济的内涵性增长 的关键。 2.通过对灌水、施肥、地膜等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可得出不同技 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覆膜春小麦与露地春小麦相比:前者亩灌水量在210m~3/ 亩左右时,亩产达604.4kg,此时覆膜春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好。对露地春 小麦来说,亩灌水量在270m~3/亩,亩产为520kg时,经济效益最好。在小麦∥ 玉米套作中,经济效益最佳的亩灌水量在450m~3左右时,此时亩产为673.2kg。 单纯从肥料投入的角度分析,带田亩施纯氮在20kg时,亩产达900kg,此时 带四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好。当地膜与肥料配合作用于小麦生产时,经济效益最 好的亩产为660kg,此时费用最低的氮磷亩施用量分别为14kg和8kg。从栽培 方式上讲,地膜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小麦的土地生产率、成本生产率和劳 动生产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地膜小麦的每工日产值、每工日净产值和每工日 利润分别较露地小麦增长了40.S3、43.22、43.22个百分点。可见地膜栽培具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大的推广前景。 3.粮食生产不同种植方式的综合技术效益 (1)通过对张掖市主要的 12种种植方式比较得出玉米套种胡麻综合经济 效益最好为 115,68元,其次为胡麻八甜菜为 104.78元,甜菜、小麦//玉米的 综合经济效益也较好,分别为 81.52元和 90.90元。小麦与果园套种由于多年 果树品种退化,产销渠道不畅,就地转化增值体系尚未形成,而亩成本较高, 投入较大,综合经济效益最差为 9.78元。(2)对国营农场的综合效益分析得, 制种玉米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为180.75元,其次为制种番茄为151.57元,小 麦;‘/甜菜为 142.34元,小麦//玉米为 120.83元,单作甜菜 58.36元,单作小 麦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差为28.47元。由此看来,种子化生产是今后大型国营农 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农业,提高效益的主导方向。()以玉米生产成本为例, 把张掖市同全国及美国的玉米生产成本比饺得出物质费用上升是总成本的主要 原因。其中化肥费用的增长占首要位置,张掖市1978年至1996年化肥费用上 涨了6.82倍。 4.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l)在定西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下,农民的生活还是处于温饱向小康过度的阶段,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高产技 术的选择成正相关关系。()农民对节劳型技术的选择符合资源秉富程度诱导 技术创造的假设;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农户,选择节约资金型技术。()农民的 年龄与教育水平对其技术选择产生影响。年龄大的农民会选择高产技术与资金 节约型技术,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也易选择高产技术。说明在定西这个自然条 件恶劣的地区,人们还是怀着稳粮增收的心理进行农业生产。这对张掖市农民 的技术选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粮食产后转化增值的效益:()每百斤小麦加工成面粉,增值14元。 每百斤优粉加工成糕点,增值537元。每百斤玉米和小麦加工成醋,增值80 元。()每百斤玉米和小麦生产白酒增值 220元(税负较大)。()饲料粮在 养殖业中每百斤养猪转化增值88元,养牛增值仅有23元。养殖业与副食品加 工业相比较可得,粮食在副食品业中转化效益较好,其中以生产糕点转化效益 最好,养殖业中养猪效益也不错。实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粮食的产后转化增值, 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6?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顾冬祺;粮食稳步发展的基础在于提高地力[J];农业技术经济;1983年03期
2 吕树仁;;农村信贷资金投向与计划的综合平衡[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3年07期
3 苏观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J];河北农业科技;1985年11期
4 本刊记者;;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显著——水利电力部召开全国发展粮食专项资金(水利部分)使用管理经验交流会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7年10期
5 王世魁;孙世刚;郑彦平;;认清粮食生产形势 加快粮食生产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6 陈庆沐,唐华俊,严兵,马素兰,贾大林;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9年01期
7 王世敬;马多才;杨汉森;;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宁夏人民食物结构[J];宁夏农林科技;1990年06期
8 田元俊;新疆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1年06期
9 李伯航,崔彦宏;关于河北省吨粮田建设问题的商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10 王敦科,汪树堂;产粮大县的困境与出路——监利县粮食生产与经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08期
11 李集祥;;四川省十年粮食生产的回顾与思考[J];农村经济;1992年02期
12 王绍据,王高勇;不管东西南北风 咬住粮食生产不放松——柘荣县抓粮食工程坚持“四要四不要”的调查[J];福建农业;1994年12期
13 覃兴海;缺粮地区的新问题与出路[J];广西粮食经济;1995年02期
14 ;江泽民李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书选)[J];农家之友;1995年05期
15 ;自治区粮食局长蒋济雄谈: 今年广西的粮食收购及其政策[J];农家之友;1995年08期
16 ;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夺取今年农业丰收──黄炳生副省长1996年2月3日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云南农业;1996年04期
17 杨斌庆;;努力实现“九五”粮食增产目标[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6年01期
18 谢春修;;伙牌 强农增粮大兴六大工程[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6年05期
19 张观文,康涛;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J];江西农业经济;1997年06期
20 王光荣;改革定购粮价格 促进粮食生产发展[J];粮食问题研究;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荣新;刘彦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优化策略[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予新;;农业资源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李春生;;粮食生产质量安全GM·HACCP开发应用[A];2005年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惠娥;;环县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特征、驱动因子及趋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宋福海;;正确认识、合理施用化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6 吕立刚;石培基;潘竟虎;曾翠萍;;甘肃省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郭向荣;孙新华;曹志平;苏彪;杨琳;;益阳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8 龙岩市物价局课题组;;关于龙岩市近年粮食生产及价格的调查与思考[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仇书青;杜爱军;;陵川县粮食生产现状分析思考与对策[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10 田菊英;;建国五十年青海省粮食生产成绩显著[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顺强;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朱颖;我国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宇轩;中国化肥产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5 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钱贵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田新建;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金萍;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周文魁;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何蒲明;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仙;吉林省粮食期货贸易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2 申亮;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分析及其调控措施的完善[D];江南大学;2008年
3 阳勇;西南民族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投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郭予琦;陕县农业结构调整及其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王欧;张掖市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6 于静娴;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7 杨栋;河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袁冬贞;陕西省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步兰兰;西部地区粮食生产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于书良;山东省粮食安全对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书爱实习生 李迎 王锋;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驻马店日报;2008年
2 记者 肖勇实习生 何一航;打好“三场硬仗” 实现“四个目标”[N];郴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武孝军;四项措施“护航”粮食生产[N];衡阳日报;2008年
4 陈光基;把农业和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N];三明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郑正峰;汉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N];安康日报;2008年
6 记者 林永顺;推动滑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N];安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亚辉;以实施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为契机 推动粮食生产上水平 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N];河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玉珍;夯实农业基础 稳定粮食生产[N];江西日报;2009年
9 田雅敏、董红艳、王翠艳;丰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项目结束[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宋海峰;高产创建成新一轮粮食生产“倍增器”[N];江西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