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虫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生理特性、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朱建兰  
【摘要】: 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虫生真菌以其安全有效,流行潜力显著,容易生产等优点,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作为虫生真菌,对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具较强的致病性,用其控制草地、林地生态系统中的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对Dh菌株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胞外酶产生的特性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测定了该菌株对几种害虫的致病作用及苜蓿钩麦蛾幼虫受感染后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利用RAPD多态性技术及rDNA ITS序列分析,对Dh菌株及其相近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Dh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株喜温,生长温度范围为15~45℃,最适温度为30℃;在pH4~8之间生长良好;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8~45℃,以30℃为最适;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碳源,在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可利用多种氮源,尤其对尿素、氯化铵的利用最好。 2.该菌株胞外蛋白酶在粘虫虫尸培养基和明胶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在明胶—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3d后,用15%HgCl处理,菌落周围显示出清晰透明的环状,在33℃温度下产酶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几丁质酶产酶高峰出现在4~5d。在含1.5×10~6个分生孢子/mL的PD培养液中,恒温(25℃±1℃)下振荡(120r/min)培养3.5d,产淀粉酶量最大,为272.42U/mg;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培养4d产酶量为1377.20~1528.99u/mg。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50℃,pH6.0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在pH4~7范围内20℃下处理20min,或37℃下处理1h酶活性较为稳定,保持在65%以上。一定浓度的Cu~(2+)和Ba2+有利于酶活性的提高,但Mg~(2+),Fe~(2+),Ca~(2+),NH_4~+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 3.通过在液体和平板培养中研究光周期对Dh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光照对液培菌丝生物量和平板培养产孢有明显的影响,长光照液培有利于菌丝生长,其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短光照和全黑暗;培养96h菌丝生物量最大,其中以18h光照与6h黑暗交替菌丝生物量最大,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也以上述组合的K值最大,菌丝生物量达35mg/ml左右,与观察值相吻合。②光照对Dh菌株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爱萍;徐林波;王俊清;;几种虫生真菌对枸杞负泥虫的致病性及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01期
2 梁宗琦,陈月碧,刘爱英,王迺亮;一种虫生真菌——棒束孢菌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79年03期
3 柴一秋;12株虫生真菌对家白蚁致病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5年02期
4 林华峰;杨新军;高亿波;李世广;;几种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5 韩燕峰;张延威;梁建东;梁宗琦;;一些拟青霉菌株对小菜蛾致病性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8年02期
6 李世广,林华峰;不同条件下几种虫生真菌对棉铃虫的侵染致病效应[J];华东昆虫学报;2003年01期
7 李世广,林华峰,徐庆丰,张晓梅;几种虫生真菌对烟青虫的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方志刚,张立钦,刘军;主要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梁宗琦;茶树害虫的虫生真菌[J];植物病理学报;1981年04期
10 何恒果,李正跃,陈斌,文良柱;虫生真菌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1 王萍莉;李小万;苑爱云;崔小平;张炳坤;;两种虫生真菌对棉铃虫的致病力试验[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年12期
12 李增智;英国虫生真菌学家 N.Wilding来华学术交流[J];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01期
13 王用贤;杨红明;;浅淡虫生真菌[J];云南林业;1990年05期
14 林华峰,胡萃;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J];华东昆虫学报;2001年01期
15 丁晓刚;李春萍;冉靖;田淑琴;;致病性禽大肠杆菌菌毛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7年06期
16 宋东辉,贺运春,宋淑梅,张作刚,李文英;山西虫生真菌种类及分布研究(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7 李忠;刘爱英;梁宗琦;;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培养条件研究[J];植物保护;2005年05期
18 韩宝瑜,张汉鹄,张建群,崔林;两种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的侵染和流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19 林华峰;虫生真菌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0 姚剑,李增智,樊美珍;虫生真菌入侵过程中酶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亚平;周祖玉;肖颖;唐玉红;周玲;岳利民;;改进考试方法以考查学生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刘文彦;白波;张艳霞;刘玉红;;主体教育观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易增兴;周复辉;黎俊民;;生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冯志强;;感受生理学中的美[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5年第四期[C];2005年
5 ;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九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评奖结果[A];中国生理学会第22届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生理学会成立8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关于报送第九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推荐材料的通知[A];中国生理学会论文汇编2006年第一期[C];2006年
7 曹存巍;李若瑜;万喆;刘伟;王晓红;王端礼;Glenn Bulemer;Richard Calderone;;马尔尼菲青霉生理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玲爱;王静明;余静;程晓红;尹良宏;满江红;王可;易钟煜;;自主研发生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生理学》一书尚可订购[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10 唐玉红;周华;何亚平;;谈生理学多媒体课件应用和制作的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兰;虫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生理特性、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忠;杀蚜蝉拟青霉菌株筛选、培养及其致病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朱瑞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细胞克隆化毒在回鸡过程中致病性与VP2基因变异比较[D];扬州大学;2003年
4 陈孝仁;大豆疫霉侵染早期机制的分子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郝志敏;玉米大斑病菌G蛋白和磷脂酶C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徐彪;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孙铂光;哈维氏弧菌VHH溶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刘金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IV的致病性及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司有辉;谷氨酰胺合成酶GlnA及其转录调节因子GlnR对2型猪链球菌致病力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教瑜;稻瘟病菌MGTA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艳;鸡毒支原体重庆分离株致病性及膜蛋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郁斌;禽副粘病毒Ⅰ型鸽源分离株融合蛋白基因克隆、测序及致病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3 梁莹;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与致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鉴定[D];广西大学;2004年
4 陈长卿;大豆疫霉的分子检测及游动孢子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赵智杰;洛阳市猪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和优势种致病性及治疗试验[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晓;稻瘟病菌两个假定的Rho GTP酶激活蛋白的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刘辉;烟草赤星病菌角质酶的纯化、性质及在致病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彬;鹅腺病毒的分离鉴定、E3区序列分析和人工致病性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9 季宏铁;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生物学杂交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赵娟;我国部分地区243株禽源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病原生物学特性[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消费者报 顾艳伟 李青山;海水鱼查出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2 葛进;日本开发出鸡流感早期检测系统[N];农民日报;2009年
3 远征;猪链球菌病[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4 ;他们为什么会得奖[N];上海科技报;2004年
5 岑烈芳;现行人禽流感的诊疗方案有“姑息养凶”之嫌[N];健康报;2006年
6 实习记者 刘海霞;地区畜牧业良性发展[N];吐鲁番报(汉);2006年
7 ;三位科学家分享生理学或医学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秦春娥;牛相异尿原体及其致病性[N];中国畜牧报;2004年
9 高彦生;马来西亚半岛发生高效致病性禽流感(续报6)[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记者 葛进;鸡流感早期检测系统在日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