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淀粉及抗病新品系

贾笑英  
【摘要】: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马铃薯生产中,病虫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市场对马铃薯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工型品种的匮乏给马铃薯育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马铃薯栽培种具有同源四倍体遗传分离复杂的特点,所以用常规育种的手段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育成优良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有价值的基因转入现有的优良品种中,不改变现有品种本身所特有的优良性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育种新材料。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主要开展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将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glgC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获得转基因植株;二是将诱导非寄主过敏性反应的hrp基因导入马铃薯中,验证调控元件马铃薯损伤诱导型启动子Wun1和Me13’增强子在广谱抗病策略中的可行性,获得转基因植株并进行检测。在遗传转化过程中,首先对受体再生系统建立进行了研究。选用试管苗茎段、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成分,对生长激素的浓度和配比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出有利于受体材料的高效培养基配方。最终确定出有利于茎段和叶片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5mg/L+2,4-D0.6mg/L,诱愈率可达100%;有利于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2.5mg/L+IAA0.25mg/L +2,4-D0.25mg/L,出芽率可达65.33%。随后通过外植体材料生长状态、Kan敏感性、预培养时间、农杆菌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的影响研究,建立和优化了转化体系。总体来讲,在1/2 MS(大量元素减半)附加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材料的茎段为最佳外植体,通过Kan敏感性试验,确定了使用75 mg/L Kan作为转化茎段愈伤诱导过程适宜选择压力,在转化苗生根诱导培养中,使用50mg/L Kan进行选择比较适合。愈伤组织发生到出芽阶段的Kan25、50、75 mg/L的逐步增加浓度筛选及生根阶段的Kan25、50mg/L的筛选有效地减少了后期鉴定的工作量,获得了较高的转化率。茎段预培养2天,抗性愈伤诱导率达到48.24%;农杆菌浓度在OD600为0.5,侵染时间为8min时,抗性愈伤生长状态最好,抗性愈伤成功率最高(可达84.15%);共培养时间以3d时转化效果较好,出愈率可达83.5%。 在优化转化体系建立的前提下,以三个马铃薯四倍体栽培品种陇薯3号、甘农薯2号和台湾红皮试管苗茎段为受体材料,分别用块茎特异性表达启动子驱动的glgC基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翠华;邸宏;石瑛;张丽莉;林忠平;胡鸢雷;;马铃薯微型薯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作物杂志;2009年01期
2 郑秀芳,缪为,李名扬;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巩慧玲;赵萍;杨俊丰;;马铃薯贮藏期间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回温处理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2期
4 田丰,李渝珍,马占兰;马铃薯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1997年01期
5 王娟;陈佳宁;王娟;李立芹;;根癌农杆菌介导马铃薯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王一航;;对当前我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几点认识[J];甘肃农业科技;1987年01期
7 张丽娟;加拿大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引入与鉴定[J];马铃薯杂志;1996年03期
8 杨立国;;文摘[J];杂粮作物;1985年02期
9 王晓春;刘尚前;吴树龙;张洪亮;李续俊;;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2年03期
10 刘海波;马铃薯品种——内薯七号[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年23期
11 侯菊;高淀粉马铃薯 品种-云薯2号[J];小康生活;2005年05期
12 吕彦彬;栗占芳;张凤英;;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施用效应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3 刘尚前;王晓春;牛斌;袁丁;;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4 吕彦彬;金亚征;;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年01期
15 张荣华;许庆芬;杨艳华;徐宁;;不同播期对马铃薯淀粉含量与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6 王惠珍;甘肃省马铃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17 宿飞飞;陈伊里;石瑛;吕典秋;刘伟婷;邱彩玲;;不同纬度环境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年04期
18 钟家有,谢江,范芳;适宜我省春播的马铃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8年03期
19 李泽宇;俄罗斯超早熟马铃薯品种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价值[J];农业科技通讯;1999年04期
20 何二良;赵跟虎;郭天顺;王廷杰;杨志奇;;采用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法评价马铃薯品种[J];中国马铃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飞飞;石瑛;赵桂云;韩秀峰;梁晶;陈伊里;;不同生态地区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差异评价[A];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万林;展康;刘志祥;吴毅歆;李先平;白建明;李世锋;孙茂林;隋启君;;马铃薯新品种的适套性试验初报[A];加速发展云南马铃薯优势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谢开云;王立英;郭志乾;金黎平;卞春松;屈冬玉;;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在宁夏马铃薯淀粉加工中的作用[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聂向荣;李凤英;王玉明;樊明寿;;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影响因子[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5 乔雪静;孙东显;李殿军;阎任沛;;呼伦贝尔市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引种试验[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春珍;李荫藩;李久昌;张翔宇;陈云;;抗病、优质马铃薯品种“晋薯11号”选育报告[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乔雪静;孙东显;李殿军;阎任沛;;呼伦贝尔市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引种试验[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磊;;加入WTO后对定西地区育种工作的思考[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生坛;殷亨录;;互助县优质马铃薯种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娜仁;赵君;张之为;;马铃薯抗晚疫病机理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笑英;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淀粉及抗病新品系[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2 姚庆荣;木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转AGPase基因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之为;小G蛋白在马铃薯防卫反应体系建立过程中调控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景云;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材料筛选及其生理特性表现[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辛建华;钙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物质代谢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6 郑顺林;营养因素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7 倪雪梅;晚疫病菌诱导的两个马铃薯泛素连接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姚春光;两个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轮回群体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郭建林;马铃薯StCOL和StTFL1的克隆及其在块茎形成中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陈功友;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hrp基因克隆与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兰;马铃薯反义PPO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植株PPO活性、同工酶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2 于凤丽;马铃薯A病毒外壳蛋白(PVA CP)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纪丽丽;杨树基因枪多基因共转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孙丽萍;番茄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董凤丽;96-Ⅱ喜树组织培养及其转CMO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樊晓莉;日本结缕草植株再生体系优化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连霞;Mn-SOD基因转化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智博;构建反义双价TuMV-Nib和LFY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转春大白菜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马颖;麝香百合叶片再生和SOD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谷会涛;磨盘柿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与遗传转化的初步探索[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利君;黑色马铃薯栽培技术[N];中国特产报;2007年
2 念柳;石柱淘汰马铃薯30年老品种[N];农民日报;2008年
3 省种子总站供;我省今年审定的玉米马铃薯品种[N];福建科技报;2004年
4 刘文;云南培育成功首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5 王新萍;马铃薯的福音[N];人民日报;2008年
6 ;马铃薯春播要严把“六关”[N];吉林农村报;2007年
7 马云霄;马铃薯生产现“拐点”[N];黑龙江日报;2007年
8 方圆;肉色发黄的马铃薯可能不是克新1号[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9 杨慧;马铃薯春播把六关[N];陕西科技报;2006年
10 湖南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主任、副教授 王云高;我省发展马铃薯前景广阔[N];湖南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