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物质支撑,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草原干旱化已导致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遏制或减轻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格局以及胁迫下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目前,内蒙古地区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以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雨以及增水模拟未来降雨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剖析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格局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地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端的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多伦十三里滩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试验中选取了14种典型草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Cornelissen等提出的全球植物功能性状分类体系手册(Cornelissen et al.,2003)中的国际间植物性状测度的通用方法为主要依据,选择10个适用于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进行测定,模拟降雨量分别为345mm(5~8月平均降雨量增加40~50%)、115mm(5~8月平均降雨量减少40~50%)以及2004、2005年度生长季正常降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性状响应趋势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变化响应趋势比较复杂,并非依据以植物生物学特征等普通植物分类学指标来刻画的功能群如:豆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植物功能群进行响应变化;
(2)在降雨量减少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10种性状特征划归为4个性状响应群组。
这4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①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 Koidzumi)+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②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早熟禾(Poa annua L.)+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 B.);③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L.);④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
(3)在降雨量增加40~50%情景下,可以根据典型草原植物的10种性状特征划归为4个性状响应群组。
这4个性状响应群组的植物组合分别是:①早熟禾(Poa annua L.)+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itz)+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 Koidz)+冷蒿(Artemisiafrigida Willd)+扁蓄豆(Pocockia ruthenica(L.)P.Y.Fu)+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 L.)+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②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糙叶黄芪(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Pall.)DC.)+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B.);③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④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ovsky)。
2.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水平上典型草原繁殖体重量(PM)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比叶面积(SLA)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40):与茎密度(SSD)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35):叶面积(LS)与叶片氮含量(LN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544):与0cm~10cm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茎密度(SSD)与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为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570):根重密度(RSD)与0cm~10cm根重(FLRM)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86)。
在不同降雨量情景下,试验样地群落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ANPP)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和0.669。群落最大地上生物量鲜重与群落植物性状中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显著相关,与繁殖体重量(PM)、茎密度(SSD)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552以及-0.531、-0.554。
就本研究探讨的10类植物性状看来,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植物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茎密度(SSD)、以及繁殖体重量(PM),以上4类性状应是与典型草原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植物功能性状。
3.根据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NPP)=-1 01.757+6.692X1(SLA)+1.549X2(LNC)+0.579X3(PH),由于在茎密度性状(SSD)、繁殖体重量性状(PM)在14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测度上均出现缺失值,因此未引入模型。
4.减少降雨可以明显降低样方的地上生物量而增加降雨与正常降雨量情景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的样地尚处在群落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比较适应于正常降雨的物种能够占据较大比例的空间因而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因此,群落地上生物量不一定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在群落的初始阶段观察到的降雨量/地上生物量模式应不同于成熟群落。
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以及降雨量水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698和0.687。高的降雨量水平可以导致高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就草原生态系统而言,降雨量增加将增加优势植物对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的碳循环和养分动态的贡献。
|
|
|
|
1 |
闵庆文,刘寿东,杨霞;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2 |
汪诗平,王艳芬,陈佐忠,崔骁勇,E.Schnug,.S.Haneklaus;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土壤类型和植物硫状况的研究(英文)[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
3 |
金丽芳;徐希孺;张猛;;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牧草产量估算的光谱模型[J];草业科学;1986年02期 |
4 |
王艳芬,陈佐忠,周涌;内蒙古典型草原N_2O研究刍议[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年03期 |
5 |
李镇清,刘振国,陈佐忠,杨宗贵;中国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年01期 |
6 |
张峰;周广胜;王玉辉;;基于CASA模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
7 |
刘新民,乌宁,郭砺,刘永江;内蒙古典型草原蛴螬群落对放牧强度变化的响应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8 |
汪诗平,王艳芬,姚依群;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生态系统硫循环模式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
9 |
刘新民,刘永江,乌宁,郭砺;内蒙古典型草原金龟总科昆虫幼虫群落动态及对放牧的响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云文丽;王永利;侯琼;李飞;王冰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应用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8年02期 |
11 |
陈效逑;郑婷;;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气候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
12 |
韩苑鸿,汪诗平,陈佐忠;以放牧率梯度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
13 |
乌云;刘新民;;内蒙古典型草原家畜粪分解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6期 |
14 |
金丽芳;徐希孺;张猛;;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草场牧草产量估算的光谱模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15 |
姚依群,汪诗平,王艳芬;硫肥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和品质及绵羊生产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7年04期 |
16 |
汪诗平,李永宏;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机理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17 |
刘贵河;张英俊;汪诗平;韩建国;林立军;马秀枝;;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牧草饱和链烷回收率的因素研究[J];草业学报;2006年04期 |
18 |
刘新民;;内蒙古典型草原家畜粪中的粪金龟子群落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
19 |
陈敏,宝音陶格涛;典型草原地区退化草原的改良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9年04期 |
20 |
杨娟;周广胜;王云龙;王玉辉;;基于变分方法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水热通量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