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毒作用下外源谷胱甘肽(GSH)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马彦霞  
【摘要】: 本试验以当地辣椒主栽品种“陇椒5号”和“七寸红”为试材,用辣椒叶浸提液模拟辣椒的连作障碍自毒物质,研究了自毒作用下外源GSH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生长指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酶和抗氧化剂以及内源激素等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 1. 50g·L-1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和复叶数的增幅及叶片长和宽的生长速率都较清水处理降低,根系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单一叶浸提液处理相比,外施GSH能使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和复叶数的增幅及叶片长和宽的生长速率升高,植株根系活力也显著升高,且GSH浓度越高缓解效果越明显。 2.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Pn、Gs、Tr在叶浸提液处理中均较清水处理降低,Ci呈上升趋势;含不同浓度GSH的叶浸提液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Pn、Gs、Tr与叶浸提液处理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Ci较叶浸提液处理降低,且高浓度缓解效果较低浓度明显。 3.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m′和ФPSII均较清水处理降低,Fo显著升高;与单一叶浸提液处理相比,含有GSH的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Fv/Fm、Fv′/Fm′和ФPSII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Fo降低,且GSH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4.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陇椒5号和七寸红幼苗叶片在叶浸提液处理中SOD、POD、APX活性均显著下降,MDA含量均上升;自毒作用下,两品种GR活性和内源GSH含量都先升高后降低,AsA含量显著降低;外源施用浓度为30mg·L-1和50mg·L-1GSH的叶浸提液可明显提高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POD、APX、GR的活性以及GSH和AsA的含量,降低MDA含量。 5.自毒作用下陇椒5号和七寸红幼苗叶片的AB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IAA含量均较清水处理显著降低,IAA/ABA比值逐渐下降;与叶浸提液处理相比,外源施用不同浓度的GSH处理后,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IA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ABA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IAA/ABA比值均逐渐升高,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其上升幅度也增大。 6.分析以上结果,利用综合影响因子来衡量不同浓度GSH对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表明GSH对两品种辣椒幼苗的最佳缓解浓度为50mg·L-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博玲;马恒东;王贞;;褪黑素、谷胱甘肽对猪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11年07期
2 谭娟;尚蕾;肖雅元;;甲氰菊酯对尼罗罗非鱼组织乙酰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胱甘肽活性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1年03期
3 周凯;郝峰鸽;王智芳;郭维明;;菊花自毒作用对扦插苗根系膜稳定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夏品华;刘燕;;太子参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1年06期
5 李亮亮;李天来;张恩平;陈彬;刘文娥;吴正超;;碳化玉米芯缓解邻苯二甲酸对番茄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中国蔬菜;2011年16期
6 Gustavo Gergoff Grozeff;María E.Micieli;Facundo Gómez;Laura Fernández;Juan J.Guiamet;Alicia R.Chavesb;Carlos G.Bartoli;;1-甲基环丙烯延长菠菜采后保鲜期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1年04期
7 贾炎;涂书新;唐世荣;;植酸和几种抗氧化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李夏;赵微微;蔡美玲;;简述化感作用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进展[J];上海蔬菜;2011年04期
9 ;简讯[J];中国乳业;2011年07期
10 司红起;冯继明;卢杰;马传喜;;不同添加剂对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效应[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7期
11 滕蔓;罗俊;王秋霞;王丽;张改平;;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华北农学报;2011年04期
12 丁振柱;黄仁华;王丹;刘仁道;;费约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J];果树学报;2011年04期
13 刘伟;翟金玲;许慧敏;黄惜;;橡胶HbJAZ1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分析[J];热带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14 陈茂铨;刘术新;应俊辉;陈兵红;黄海松;刘卓香;;全缘叶栾树对有机溶剂胁迫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5 鄢勤;曾鑫年;苗建忠;;红火蚁幼虫的杀虫剂敏感性及代谢酶活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8期
16 冯春富;严善春;鲁艺芳;胡晓;;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17 王移;卫伟;杨兴中;陈利顶;杨磊;;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植物耐旱生理及抗旱性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18 宋永骏;杨延杰;;亚低温对茄子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活性氧清除物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年04期
19 黄凯丰;江解增;;复合胁迫下茭白体内镉、铅的亚细胞分布和植物络合素的合成[J];植物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0 许文博;邵新庆;王宇通;王堃;;锰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及锰中毒的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祝兵;段友容;马勇杰;古宏晨;徐宏;;谷胱甘肽修饰的纳米Fe_3O_4与人肺腺癌细胞SPC-A1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丽;蔡玲;李卉卉;杨小弟;;溶液中纳米形态铝化合物对辅酶和谷胱甘肽分子构象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幽香;张然;徐志学;胡巧玲;;生物响应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王鹏;海春旭;秦绪军;李文丽;梁欣;张晓迪;陈宏莉;刘瑞;;GSH在动物光气染毒中作用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元;刘晶;赫春香;;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谷胱甘肽的抗氧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陆海涛;邓颖;张德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丁轲;谭天伟;;硫脲树脂分离提纯谷胱甘肽[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朱林佩;王英;张亚非;;谷光甘肽对金纳米粒子的粒径控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张明永;王颖;麦维军;曾纪晴;蔡昭艳;;水稻谷胱甘肽的合成、运输与功能分析[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凤芝;外源酚酸对黄瓜自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王秋林;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留记;茶儿茶素对铅处理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于佳明;谷胱甘肽和牛磺酸对汞致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6 陈凤菊;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诱导表达及其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惠;酵母生物转化生产S—腺苷—L—蛋氨酸辅产谷胱甘肽机理及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杨艳;壳寡糖,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张荣;生化模型分子及生物小分子水溶液弱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董微;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 ;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德雷;用多项生物标志物评价家用洗涤剂对小鼠肝脏解毒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早期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2 倪海峰;体外循环致中性粒细胞NF-κB激活、ICAM-1表达及谷胱甘肽干预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刘雁程;谷胱甘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紫外辐射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戚元成;导入盐地碱蓬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闫宁;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对半乳糖胺/脂多糖介导急性肝损伤发生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琴;利用啤酒废酵母生物合成谷胱甘肽及其分离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荣延平;复方六月雪对急慢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8 井万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段新瑞;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探针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都业杰;酿酒酵母表达水稻Cu/Zn-SOD基因抑制内源GSH的合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霖;药物性肝病“克星”———谷胱甘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蔡德山;谷胱甘肽市场前景光明[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蔡德山;国产谷胱甘肽的美好时光[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通讯员刘骁;谷胱甘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N];科技日报;2003年
5 青松;国嘉茴三硫治疗酒精肝有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顾雪冬;大脑喜欢“吃”什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景文;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天亿”登场[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瓮晓梅;玉米是金[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谷胱甘肽可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损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祝阅武;茴三硫的抗氧化作用[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