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康淑媛  
【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三大自然带过渡交汇区。气候系统复杂,是典型的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研究本区的气候变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气候的急剧变化对农业的形响尤为显著,特别是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为巨大。 本文选用石羊河流域五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气候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流域气候变化速率和变化趋势。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复值Morlet小波周期分析法、GIS软件分别对流域的气候突变、周期、空间性分布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流域气候变暖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研究得出:(1)石羊河流域平均日照时数呈增加的趋势。以春季日照时数增加为主,冬季次之,夏季最少。1963年的突变是低日照时数向相对高日照时数的突变,1983年的突变是日照时数幅度进一步增大的突变。流域25a的主周期最为显著。日照的分布特点是北部日照时间长,南部山区日照时间短,中部走廊平原的日照等值线大概和纬线平行。暗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区日照时数的变化。 (2)流域50a来气温均在变暖,其倾斜率达到0.321℃/10a。中游和下游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上游。20世纪60~80年代中期气温较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气温多为正距平。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主要来自于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气温于1996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增温突变。气温存在12a左右的变化周期。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北部温度高,南部温度低,气温变化由南向北单位距离温差由大变小。热岛效应对城区的增温有很大的影响。古浪站1971~2007年,日平均≥0℃、≥10℃积温,都呈增加趋势。日平均气温≥0℃积温突变点出现在1991年和1992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突变点出现在1989年。日平均气温≥0℃积温,表现为明显的14a周期;日平均气温≥10℃积温存在14a和8a周期。 (3)流域50a来平均降水量为247.53mm,并以7.3mm/10a的速度增长,可见石羊河流域有变湿的趋势。四季降水量春、夏、冬季均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而秋季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的突变并不明显。降水量13a的周期为第一主周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日照的分布特点相似,南部山区降水多,北部降水少。雨岛效应没有影响到城区降水量的增加。 (4)流域50a来平均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只有上游的乌鞘岭风速是明显的上升趋势。60年代风速最低,90年代到目前为止风速基本都在3m/s。并且春、秋、冬季风速都呈现下降趋势,夏季以0.004m/(s·10a)的速度上升。风速于1988年发生了由高到低的突变。风速存在19a的周期。风速的高值区集中在南部的山地,北部武威地区的风速一直以来都是低值区。 (5)石羊河流域雨养农业区存在明显的变暖趋势,使热量资源增加,适宜种植喜温作物的范围扩大,而春小麦的种植面积在减少,导致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气候不断变暖使春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近2天,播种期提前5-9天。 (6)气候的变化使得天祝县草场面积严重退化。天祝县草场生长的热量条件不足,而水分条件充足,热量是限制草场生长的主要因素。日照和风速对草场气候产量的增加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气候产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气温的升高对气候产量的增加起到推动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相虎;赵鑫;任立良;;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水资源变化的定量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玲萍;杨永龙;钱莉;;石羊河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8年05期
3 马宏伟;王乃昂;;近50年石羊河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刘明春;张强;邓振镛;王润元;陈龙泉;蒋菊芳;;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5 董平国;冯绍元;霍再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石羊河下游径流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7期
6 王宝鉴;宋连春;张强;黄玉霞;杨选雄;韩兰英;;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7 黄玉霞;王宝鉴;张强;王劲松;杨选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影响评价[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8 丁贞玉;马金珠;;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特征及其与山区气候变化相关关系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3期
9 丁贞玉;马金珠;张宝军;赵鑫;;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年06期
10 ;气候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3期
11 徐晓进;黄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12 韩兰英;孙兰东;张存杰;郭爱民;;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13 徐启运;郭慧;尹宪志;徐文君;史志娟;黄涛;奚立宗;;10ka BP来石羊河流域气候演变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14 王贵忠;;近50a来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人民黄河;2010年08期
15 郭小芹;刘明春;钱莉;周文霞;;从Mann-Kendall特征看石羊河流域降水量的演变规律[J];干旱区地理;2010年04期
16 王军;高红山;潘保田;杜功元;李宗盟;曹泊;吉亚鹏;;早全新世沙沟河古洪水沉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科学;2010年06期
17 宋连春;杨兴国;韩永翔;白虎志;;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18 郑国仪;;科学家钻透格陵兰冰层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档案”[J];暴雨灾害;1993年01期
19 马树庆;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资源科学;1994年01期
20 周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9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10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相虎;石羊河流域2ka来水资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省气象局党组书记 局长 张书余;积极应对甘肃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关注哥本哈根 关注气候变化中的甘肃[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3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本报记者 朱隽;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N];人民日报;2005年
5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华凌;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N];人民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菡娟;“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N];新华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