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摘要】:廉价政府理论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公社通过实行精简机构、缩减公社冗余人员;节省公社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合理设置职能,实现社会自治;培养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公职人员等主要内容,进一步探索实现彻底的民主制、废除高薪制和特权、缩小公社多余的职能、实行政务公开制度等路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廉价政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前,我国政府在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控制了政府机构规模、优化政府职能、节省政府的各项开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明显。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在自身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比如政府机构重复设置突出、政府职能交叉重叠、铺张浪费现象仍需得到有效遏制、贪污腐败还未得到彻底清理等问题。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恰好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理论回答,并提供了实践指导。充分分析我国廉价政府建设的制约因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我国对廉价政府趋近完善的路径探索。通过采取优化政府机构,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运用电子政务的形式促进政府机构优化运行;提升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职能转化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管制政府”转变为“服务政府”;培养公职人员节约意识,倡导全社会节制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健全整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同时培养政府公务人员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人民公仆”意识。充分落实这些措施,将我国政府真正打造为为人民服务的廉价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