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草地承包制度实施后,受水源限制及牧户依赖心理等原因,青藏高原草地出现了单户管理方式(相邻牧户之间通过设立围栏来划分草地,下称单户)和联户管理方式(两户及两户以上的牧户共用草地,且牧户之间没有用围栏规定边界,下称联户)共存的局面。事实上,联户管理是对传统游牧方式的效仿,目前在青藏高原牧区已普遍存在,但伴随这种草地管理方式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是否解决围栏带来的问题,是否产生新问题,对畜牧业生产、牧民收入及草地质量有何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对比研究单户和联户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可为我国合理化管理草地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也可为加快牧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些许建议。现阶段,因小尺度地面实测数据不足、高原地区地域的差异性,再加之已有学者表明未来针对二者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土壤质量方面,基于此,本论文以西藏那曲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取样,对两种管理方式下(24户单户和20户联户(全为冬季草场))的土壤养分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30 cm土壤剖面上,除土壤pH值和有效磷,联户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碱解氮显著高于单户,分别比单户高出14.4%、12.8%、9.3%和16.2%,其中,联户的值分别为84.31 g·kg~(-1)、6.87 g·kg~(-1)、0.59 g·kg~(-1)和0.43g·kg~(-1),单户的值分别为73.67 g·kg~(-1)、6.09 g·kg~(-1)、0.54 g·kg~(-1)和0.37 g·kg~(-1)。垂直方向上,除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他各养分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有表聚性。(2)除15~30 cm土层,联户STN:STP显著高出单户11.5%外,单户与联户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均没有差异;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单户还是联户,0~15 cm土层的SOC:STP和STN:STP均显著高于15~30 cm;单户15~30 cm层SOC:STN显著大于0~15 cm,联户虽也有此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土壤pH值与有效磷、SOC:S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TN:STP呈显著负相关(P0.05);SOC与各养分指标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与SOC:STN呈极显著负相关,STN与各养分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TP与碱解氮、有效磷和STN:S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STN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与SOC:STN不相关,碱解氮与其余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SOC:STP和STN:STP呈极显著正相关;SOC:STN与SOC:S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TN:STP呈显著负相关;SOC:STP与STN:S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SOC与STN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1。除SOC和STN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外,其余各养分指标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均存在非线性耦合关系。除有效磷,SOC、STN、STP、pH值、碱解氮均对SOC:STN有显著影响;SOC:STP与SOC、STN、STP和碱解氮密切相关;STN:STP受STN、STP和碱解氮的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单户,联户管理方式下土壤质量更优,更有利于保护草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牧民联户的指导培训,构建出更规模化、完整化的生产体系;其次,应尽可能保护现存联户体或将草地承包经营权扩大,实施奖励措施,积极鼓励更多单户合并为新的联户体。而牧民应根据当地草地情况和畜牧业发展条件来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游牧元素,如季节性转场等。此外,不能单独使用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来评价西藏那曲地区土壤质量,需和土壤养分状况结合使用。